第四十三章 提親(第1/2頁)
章節報錯
“既然是自家人,那我也不瞞著你了!”崔辨嘆了口氣:“前來向我家小女求親之人甚多,汝主只是其中之一呀!”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清河崔氏之女長成,所求之人甚多,這也是常理嘛!”崔弘度笑了起來:“不過王長史來天下英傑,豈是其他碌碌之輩可比的?叔父切不可錯過了,將來後悔莫及!”
“王長史確是天下英傑不假,但畢竟我們崔家選的是夫婿,不是挑選將軍!”崔辨笑道:“這可是兩碼事,再說前來求親之人也多為當世俊傑,假以時日,未必不能光大我崔氏門楣,十二郎,你說是不是呀?”
“是,是!”崔弘度聞言只得稱是,清河崔氏之所以從魏晉至唐近千年始終長盛不衰,躋身於天下頂級士族之列,除了自身男丁給力,人才輩出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崔氏女也是有名的良配,聯姻得來的夫婿更是一代勝過一代,比如著名的“三朝岳父”的獨孤信,其正妻便出自清河崔氏,理論上講,李唐天子身上也流淌著崔氏的血(李淵之母便是獨孤信的女兒)。說白了,生出來什麼樣的兒子只能看老天,但女婿是可以選的,子孫代代出英才是做夢,代代選擇俊才為女婿卻是可以做到的。
“這樣吧!十二郎你先下去歇息半日,令主求親的事情我也要和家人商議一番,然後再給你回話,如何?”
“是!”崔弘度站起身來,他稍一猶豫道:“叔父,不是我為自家上官誇口,王長史剛剛而立之年,便已經官居四品,爵為開國縣伯,食祿七百戶,胸懷寬廣,能屈身下士,座下願為其效死者不可計數,假以時日,必能出將入相。我清河崔氏雖負聖明,但朝廷愛用關西人,我崔氏子弟為一上州刺史便是難得,長此以往如能保家門昌盛?想必前來向叔父求親之人不過盧、王、趙、蕭之流,這些子弟也許不無才俊,但絕無能光大我崔氏門楣之人!還請叔父三思!”說罷他向崔辨長揖為禮,這才退下。
聽了崔弘度這番話,崔辨陷入了深思之中。正如崔弘度所說的,雖然崔氏有唐一代為相者有十二人,在社會上也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但比起北朝時的極盛時期已經相對衰弱了。究其原因,隋唐兩代都是起源於關西,其統治集團自然也是以關隴地區為主,清河崔氏中雖然也有支脈跟隨魏孝武帝西遷入長安,隨之顯貴,但清河崔氏的主幹宗族畢竟還是留在關東地區,自然還是被視為關東人。
更重要的是,隋唐兩代一統之後,州縣一級的政治生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兩漢以來,州縣兩級行政長官擁有很大的權力,他們可以徵稅、行政、執法、舉薦人才、指揮州郡軍隊的權力,甚至還可以自行徵辟屬官,只需向中央報備一下即可。在這種情況下,州郡長官通常會徵辟當地的有力士族為自己的屬官,久而久之,各方士族掌握了州郡的實權,各地太守到任後都必須徵辟當地有力家族的成員為自己的別駕、從事等屬官,才能正常行政,變成流水的州郡太守刺史,鐵打別駕從事的局面。
對於像清河崔氏這樣計程車族來說,即便沒有得到朝廷的任命,不入中樞,依舊能夠確保自身宗族所在州郡的各種經濟政治特權,確保家門不墜。任官對崔氏來說就不是一種必需品,反倒是朝廷需要選用崔氏子弟進入中樞,甚至與其聯姻,來確保這些世家大族對自己的支援。但以關中地區為根本的隋一統天下之後,州郡屬官的任命權被收回了中樞之手,這樣一來如果士族子弟無法像過去一樣壟斷所在州縣的經濟政治特權,如果他們不能保持仕宦,他們就會被逐漸邊緣化,家門敗落。
“老爺,你在想什麼?”
一個聲音將崔辨從思緒中拉了回來,他抬起頭,卻是妻子陸氏,趕忙笑道:“沒什麼,你還記得那個烏水房的崔十二嗎?方才他登門拜訪了!”
“就是那個在軍府的嗎?”陸氏已經年過四旬了,不過保養的不錯,除了眼角額頭上有些皺紋,看上去倒還沒有什麼老態:
“不錯,就是他!”崔辨嘆了口氣:“他此番來是替他的上司向我家七妹求親的。”
“替他的上司求親?”陸氏的眉頭頓時皺了起來:“那崔十二好生不曉事,我記得他也就比你七八歲吧?他的上司只怕都年過五旬了,我家七妹今年才十七,這年歲也差的太遠了吧?還是個續絃,虧他也能說得出口!”
“這個倒不是!”崔辨趕忙解釋道:“他那個上司倒是還好,比他還要小上幾歲,今年也才剛三十!”
“剛三十?”陸氏笑了起來:“當真?我記得崔十二現在已經是五品了,就算也是個五品,剛三十的五品那也是少年早達呀!難道是長安的貴公子?”
“那倒不是,聽說姓王,還是琅琊王氏的旁支!”
“琅琊王氏的旁支,三十的五品,聽起來還真不錯!”陸氏笑了起來:“雖然門第比盧、趙、李那幾家要差了點,但官職卻高多了,對了,我差點把最要緊的給忘了!聘禮多少?”
“聘禮?”崔辨一愣,旋即笑道:“還沒來得及問,不過不要緊,崔十二方才有留下一份文書,裡面應該有!對,就在這裡!”崔辨從一旁的几案上拿起一份文書遞了過去,陸氏接過去一看,咋舌道:“五萬貫,這麼多?”
“什麼?”
“這裡說那王文佐願意出聘禮五萬貫!”陸氏的右手微微顫抖:“老爺,你說這會不會是假的?”
崔辨接回文書,細看了起來,果然上面清清楚楚的寫著“願納幣五萬貫,求娶崔氏好女,以為秦晉之好!”,他也不由得嚇了一跳,五萬貫就是五百萬錢,這個聘禮標準快趕上唐初出嫁公主的嫁妝了,已經完全打破了兩人的心理預期。
“應該不會有假!”崔辨的語氣還是不那麼肯定:“納幣是在娶親之前,那王文佐若是在這種事情上撒謊,豈不是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可,可是琅琊王氏早就敗落了,他祖上應該也沒什麼餘蔭,就算他少年早達,善於經營,也不至於一下子能拿出這麼多錢來吧?”陸氏問道。
崔辨點了點頭,與以河北為根基的崔氏等北方士族不同的是,南方士族先後經歷了孫恩之亂、侯景之亂和江陵俘囚幾次大難,能保全家門就不錯了,產業部曲基本都蕩然無存了,這個出手著實有些嚇人。
“這樣吧,明晚我們就先辦次家宴,便說給崔十二接風洗塵,酒桌上話就好說多了!如何?”崔辨問道。
“這個法子好!”陸氏笑道:“我馬上就去準備,若是真的如此,崔十二這個上司還真是七妹的良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