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逝去的陰影(第1/2頁)
章節報錯
“唉!”李弘嘆了口氣:“敵國雖滅,老成凋零。對了,我聽說這次平定高句麗,王都督是首功,你在平壤時見過他嗎?他可安好?”
聽到李弘向自己詢問王文佐的近況,李敬業心中不由得暗生妒忌,他低下頭,沉聲道:“殿下是問王文佐嗎?他很好,其實這次平壤城是不戰而下的,泉蓋男建、泉蓋男產兩兄弟當時都不在城中,高句麗王當時在城中發動了政變,然後就開城投降了!”
“嗯,我也有聽說了!”李弘笑道:“避實擊虛,這才是兵法的妙處呀!只可惜王都督不肯在東宮當兵法教御,不過這也不奇怪,若是寡人也有他這身本事,也會想著去邊疆建功立業,青史留名,而不是留在東宮虛度光陰!”
李敬業聽太子這番話,心中愈發如蠅蟲齧咬一般,難受至極,不由得道:“太子殿下乃是國之儲君,在東宮侍奉殿下才是正事,又怎麼能說虛度光陰呢?”
太子臉色微變,冷聲道:“王文佐在東宮也好,在邊關也罷,都是為寡人,為父皇,為大唐效力,非他人可言是非短長!”
李敬業話剛出口,便知道自己說錯話了,還沒等他出口挽回,便聽到太子的呵斥,只得下拜請罪:“敬業失言,還請殿下贖罪!”
太子冷哼了一聲,示意李敬業起身,經由此事,場中的氣氛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太子從新走到棺木旁,俯身檢視李績的屍體,他注意到屍體的嘴角微微上翹,似乎在茫然的微笑,這種詭異的表情讓李弘突然覺得一陣不寒而慄,他下意識的打了個哆嗦,向後退了一步。
“殿下,怎麼了?”隨行的東宮官員低聲問道。
“沒什麼,就是英國公的表情有點奇怪,好像是在笑!”李弘低聲道。
“在笑?”東宮官員探頭看了看,低聲道:“是有點,其實這沒啥。殿下,人死了之後總會有些古怪的變化的。時辰差不多了,可以出發了!”
李弘點了點頭,向自己的馬走去,也許是心理作用,他覺得空氣中的香氣下有一絲鹹魚的臭味,這讓他更不想繼續留在棺木旁。
隨著一聲命令,鼓樂聲再次響起,黃色的羅傘再次在朱雀大街移動,不過這一次是從明德門向朱雀門了。道旁的行人們看到東宮殿下在為英國公的棺木開路,跟在棺木後的是數百名身著未經染色的麻衣的人們,有男人,有女人,甚至還有孩子,他們都是被俘獲高句麗國的貴族們,他們將跟在這位偉大的將軍的棺材後,直到墓地。
太極宮,凌煙閣。
黃昏時分,外面的雨已經停了,殿內陰暗而又靜謐,最後一縷夕陽從窗外斜射而入,為牆壁上壁畫籠罩了一層紅光。一旁的香爐蠟燭搖曳不定,在牆壁上留下一層層黑影,這些黑影緩慢而又堅定的下降到地板上。
隨著一聲輕微的吱呀聲,房門被推開了,進來的是天子李治,他揮了揮手,跟在身後的內侍就好像一頭機敏的老狗,無聲無息的退出門外,並小心的帶上房門,只留下李治一人。
天子走到牆邊,抬起手中的燭臺,好看清牆上的壁畫:牆上繪製的是先帝最喜歡的御馬,他正是乘著這些戰馬破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隋末群雄,打下萬里河山。然後便是一幅幅人物肖像了,這正是後世聞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天子停在第一幅畫像之前,身體微微顫抖,那雙熟悉的眼睛正瞥視著自己,似乎就要發出諫言!
“舅舅!”天子發出一聲呻吟,他覺得自己的背陣陣痠疼,有一隻無形的手正在推搡著自己,下一秒鐘自己就會跪了下去。
“我知道許敬宗他說您謀反都是誣告,只不過只要您留在長安一日,寡人和媚娘就不得安生。所以才打算讓您去西南先暫時住上兩年,等這邊都穩定了,再讓您回來,可沒想到您居然就這麼死了!唉,當初您為什麼就不能讓一步,讓我改易媚娘為皇后呢?”李治發出一聲長嘆,他本以為一切都已經遺忘,但當在這間凌煙閣中,面對那副畫像,一切的謊言和託詞都化為烏有,羞愧和無奈就好像猛獸一樣追逐著自己,齧咬著自己的心。
站在長孫無忌的畫像前良久,李治開始走過一幅幅畫像: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最後,他停留在倒數第二幅畫像前,凝視良久後嘆道:“英國公,你是最後一位來到這裡的人了,請您放心,無論您後世如何,您的畫像都會永遠留在這裡。只要有大唐一日,您的聲名就不墜!”
走出凌煙閣,天已經完全黑了,隨行的內侍輕敏的上前,接過天子手中的燭臺,他豎起耳朵,無聲無息的跟在落後李治一步半左右的位置,竭力不讓天子注意自己的存在。
“太子現在在哪裡?”李治突然問道。
“已經回東宮了!”內侍答道:“太子今天迎接英國公的棺槨,淋了點雨,事情完畢後就有點不舒服,回去歇息了!”
“哦?大夫有看過嗎?”李治停下了腳步。
“已經請東宮的大夫看過了!”
“讓太醫去看看,另外,從寡人這裡取一百匹蜀錦、蜜餞、酪漿去,讓太子好生歇息,早些好!”
“遵旨!”
對於李弘這個太子,李治還是很滿意的,仁孝自且不提,最要緊的是處事也頗為沉穩,在他的身上,李治看到了自己的小時候的影子。雖說自己身體不好,但有這樣的太子,又有皇后輔佐,即便有個萬一,也沒有什麼問題了。
當李治回到大明宮,武氏已經在餐桌前等待他,她上前迎接,嗔怪道:“陛下,您不是有恙在身嗎?怎麼又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