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送別(第1/2頁)
章節報錯
但方才他說自己向天子舉薦王文佐的那一瞬間,卻讓王文佐有些意外,畢竟絕大多數心中對旁人有惡感的人是不會覺得對方會主動施恩於自己的。後來當劉仁軌說完最後那番話後,王文佐心中更是感慨萬分,劉仁軌這種傳統封建士大夫就好像仙人掌一樣,遠觀很不錯,若是挨近共事就會被扎的渾身難受。不過他這次給自己的這個助攻倒是意外之喜了,如果真的能接替劉仁願掌管熊津都督府,那自己可就有了大展拳腳的空間,多則五年,少則三年就能打出一個局面來。
「明公!」
「是常之呀,什麼事?」王文佐轉過身來,這幾天不知道是誰開的頭,部下們對王文佐的稱呼從「郎君」、「司馬」、「上官」,變成了「明公」、「府君」,態度又更加恭謹了幾分,這種微妙的變化讓王文佐也不禁心中暗爽,權力給人帶來的妙處真是難以用言語描述。
「這是軍士的名冊,還有器械、甲仗!」黑齒常之雙手奉上名冊,王文佐隨手接過,笑道:「怎麼這麼快?常之你這些日子辛苦了!」
「這都是屬下分內的事情,定惠禪師、伊吉連博德他們幾個也出了不少力!」
「嗯!」王文佐點了點頭,他翻開書冊看了幾頁,便看出不對了:「怎麼只有短兵、弓弩,盾牌、甲冑這麼少?還有馱畜呢?」
「回稟明公,短兵弓弩都是軍士自備的,至於其他的,兵部不肯發放,說到了百濟後讓軍鎮發放!」
「軍士自備?」王文佐愣住了:「我記得府兵除了隨身七事之外,其他都由官府提供的吧?」
王文佐說的隨身七事指的是:服、被、資、物、弓箭、鞍轡、器仗,依照太宗貞觀十年的規定:「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祿、橫刀、礪石、大觿、氈帽、氈裝、行縢皆一,麥飯九鬥,米二斗,皆自備,並其介冑、戎具藏於庫。有所徵行,則視其入而出給之。其番上宿衛者,惟給弓矢、橫刀而已。」按照上面說的,一個府兵除了弓箭、橫刀之外的其他兵器,盔甲、馱畜都由官府提供,口糧也只需要準備麥飯九鬥、米二斗,更多的也是由官府提供。
「兵部的書吏說府兵的確是如此,可這些並非是軍冊中人,不光去百濟的如此,其他被徵發往安西的也是這樣,都是由當地軍鎮發放的!」
「這些兵部的傢伙!」王文佐聽到這裡,也不禁氣的牙癢癢的,這不是一群無甲徒手步兵嗎?沒有盔甲、沒有長兵、沒有強弩、沒有馱畜,總不能就拿著橫刀弓箭上吧?感情兵部的老爺們是把這些徵發的惡少年當成真炮灰,用來消耗吐蕃人的箭矢呀!
「算了,這件事情你先不用管,先把行糧、鞋子等路上所需之物都準備好!甲仗的事情我來想辦法!」
「遵命!」
看著黑齒常之離去的背影,王文佐搖了搖頭,上層關係該用的時候還是得用,否則兵部的書吏有一萬種辦法弄死自己。
——————————————————————
「三郎,其實兵部這麼做沒錯!」金仁問聽完了王文佐的稱述,慢悠悠的說道:「依照慣例,一直都是這樣的!」
「一直都是這樣的?可是丟給我一群徒手兵,讓我去哪裡去找甲仗給他們?」
「三郎,你聽我說!」金仁問笑道:「武庫的甲仗都是有數的,對應的就是各地的軍府,你這些人是臨時徵發的,你讓兵部臨時給你甲仗,兵部從哪裡給你找?」
「話是這麼說,那也不能讓他們空著手上陣呀?」
「有弓矢橫刀,也算不上空手了吧?再說你的人離開長安之後是在國內行軍,根本就沒有敵軍,何須上陣?到了百濟還不是你的天下,哪裡剛剛打完仗,府庫裡收繳的甲仗軍器還少了?配兩千人應該不難吧?
」
聽到金仁問說「還不是你的天下」,王文佐心知對方也聽說了自己接替劉仁願的風聲,低聲道:「仁壽兄你也聽說劉都督的訊息了?天子要怎麼處置他?」
「估計也就是先調回來,讓他回鄉養老吧?他年紀也不小了,能夠回故鄉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金仁問不以為意的笑了笑:「你也不必太擔心他,有時間還是多想想自己去百濟後該做的事情吧?我知道他有恩於你,但他也是有子孫的,等你將來位列公卿之後,再報答他的後代也不遲!」
「我明白了!」
「明白了就好!」金仁問拍了拍王文佐的肩膀:「三郎,以你的才具,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很多現在你覺得了不得的大事,將來等你的位置更高些不廢吹灰之力就能將其辦成了,所以你現在要把眼光放遠一點,不要把精力消耗在這些瑣事上面。」
「多謝仁壽兄教誨!」
「好,馱畜的事情我會幫你去兵部問問的,你手下兩千人,那有一千頭騾、一千頭驢子應該就差不多了吧?」
「足夠了,足夠了!」王文佐聞言大喜,趕忙道:「多謝仁壽兄出手相援!」
————————————————————————
「還是上頭有人爽呀!」走出金仁問的宅院,王文佐暗自感嘆,古代軍隊可不是隻有騎兵才需要牲口,稍微披甲率高一點的步兵都需要牲口託運輜重甲仗的,否則揹著全套甲仗傢什行軍一天,累都累死了,哪裡還能列陣廝殺?王文佐當初之所以能從夥長幹起,就是因為他的主家給他配齊了全套的甲仗馬匹,金仁問這一下子就讓那些步卒平均下來每人都有一頭馱畜,可是不小的人情。
回到住處,王文佐看了看天色,決定乘著還沒黑去一趟曹文宗那兒,把接下來的安排和寄養在小蠻那兒的兩位公主說說,以免產生什麼誤會。
————————————————————
平康里,曹宅。
「小蠻姐,你說曹師範的徒弟裡哪一個武藝最高強呀?」李素雯一邊從窗戶縫向外偷看正在練習的眾人,一邊問道。
「那還用問,肯定是小乙哥呀!」小蠻一邊給自己的短刀塗油包養,一邊漫不經心的答道:「這次有二十多個在老師這裡習過武的弟子不肯去百濟,結果都給小乙哥殺了,小乙哥都沒受什麼傷,院子裡除了老師誰有這個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