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內鬥(第1/2頁)
章節報錯
「若是這樣那就最好了,反正二位只要把國書遞交過去,剩下的事情就不必管了,安心等待迴音便是!」王文佐笑了笑,神色變得嚴肅起來:「不過若是我料的不錯的話,你們這次出使肯定會有很多波折!」
「三郎,你覺得倭人會殺我們?」崔弘度臉色微變。
「那倒不會,不管是中大兄皇子還是其他倭人,都不會對送我大唐國書的使節下手!」王文佐笑著搖了搖頭:「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否則我也不會就這麼把你們倆派去了,說實話,若非百濟這邊還有許多事情,這一趟我就親自去了!」
「明公,為何你這麼篤定中大兄皇子不敢下手呢?」慧聰問道。
「不是不敢,而是不會!」王文佐糾正道:「原因很簡單,大唐派出帶有國書的使節是想議和的表現,白江口之戰後,倭人從上到下都想與大唐議和,殺了使節就意味著徹底絕了議和這條路。那想再開議和之路,唯一的辦法就是將殺害使節的主使者的首級獻上!所以中大兄皇子也好,其他倭人權貴也罷,只要他們敢動一根大唐使節的毫毛,那就立刻會成為倭國上下的公敵!」
「原來如此!」慧聰聽到這裡,也明白了過來。對於倭國舉國上下來說,白江口一戰的慘敗揭示了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位於東亞大陸的唐帝國在軍事上對大和國有巨大的優勢。如此強大的敵人如果乘勝追擊,趕盡殺絕,倭國上下就算力所不能及,也會作垂死的抵抗;但如果唐人不但不繼續進攻,而只是派出使節前來遞交國書,哪怕在國書中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倭國上下也不太可能斬殺來使,與唐帝國繼續毫無希望的戰爭。
「那若是如此的話,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崔弘度笑道:「既然不敢殺我們,那虐待囚禁也沒必要了!」
「虐待的確不會!但囚禁卻有很大的可能,確切的說是軟禁!」王文佐沉聲道:「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中大兄皇子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止你進入倭國的都城,至少是拖延你們抵達倭國都城的時間!」
「貧僧明白明公的意思了!」慧聰笑道:「我等只要進入倭國的都城,哪怕什麼都不做,也會撒下紛亂的種子!」
「嗯,就是這樣!」王文佐笑道:「倭人現在王位是空缺的,而大唐天使入都城,就要有一個倭王來面見天使,接受冊封,但是現在倭人是沒有王的,你們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聽到這裡崔弘度和慧聰都不禁眼前一亮,依照當時的政治慣例,唐帝國在其兵鋒所及之處是不會承認任何政治實體擁有與其對等的政治地位,更不要說白江口之戰的輝煌勝利證明了倭人與唐帝國之間的軍事力量的懸殊對比。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達成和議的第一步必然是倭王承認唐帝國的宗主國地位,然後唐國使節對倭王進行冊封,這原本也沒有什麼,幾乎所有與唐建交的周邊國家都是這樣。但問題是現在的大和王國王位是空著的,中大兄皇子不是不想登基為王,而是他現在的實力不足以讓自己登上王位,他的反對者也無力登上王位,於是形成了特殊的「空位」時期。
這原本也沒有什麼,只要時間夠長,倭人各派之間肯定會發生衝突,打破既有的平衡,勝利的一方就會登基為王,結束現有的「空位」時期。但問題是唐人使節的出現人為的縮短了「空位」時期,在沒有任何一方擁有取勝把握的時候,而必須決定王位的歸屬,那麼對於所有倭人來說,最優的策略就是搶先向唐人使節輸誠,換取外部力量的支援。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那最好的辦法就是阻止乃至拖延唐人使節的入京,換取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內部的整合。
王文佐當然不知道歷史上中大兄皇子的做法,但憑藉現有的情報他也能猜出個六七分來。他原本想親自跑一趟的,但回到百濟之後所看到的一切讓他不得不將這件
事情託付給崔弘度和慧聰禪師,因為他自己本人必須坐鎮百濟,訓練軍隊、打造船隻,在幾個月內建立起一支規模不大,但堪用的遠征軍,這樣才能在倭國亂局之後分到一杯羹。
「三郎放心!」崔弘度笑道:「無論如何,今年秋天前,我一定會抵達倭人的都城,是叫飛鳥吧?我一定會踩在飛鳥的土地上!」
——————————————————————
大和國,飛鳥京,天照神宮。
神女們的噪音跟柴堆的火星一起盤旋升騰,湧向紫色的夜空,——「帶領我們,走出黑暗,哦,天照日女之命呀,請用火焰填充我們的心房,好讓我們奉承您明光照耀。」
夜火於逐漸凝聚的黑暗之中燃燒,如一頭鮮亮巨怪,變換閃爍的橙光為它在院子裡投射出二十尺長的影子。神宮四周牆壁的壁畫上,那怪物與壁畫上的鬼神遙相呼應、蠢蠢欲動。
從長廊的拱窗望下來,看見琦玉皇女高舉雙臂,彷彿要擁抱搖曳的火苗。「天照日女之命,」她的聲調清晰嘹亮,「你是我們眼中的光,你是我們心中的火,你是我們腹中的熱。你的光是白晝溫暖我們的太陽,你的光是黑夜守護我們的群星。」
「天照日女之命,守護我等,打到我們的仇敵,讓他的身軀腐朽,頭腦昏亂,奪走他的生命,將他的靈魂打入地獄。」貴族們起身應和,一張張臉上滿是熱忱。琦玉皇女轉過身來,火光從她的背後投射過來,她咬緊牙關,塗滿牛血的臉呈現出一種陰森的紫色,赤金髮飾上的尖刺隨頭部移動而反射光芒,雙眼投射出一種非人的光。
「天照日女之命!」琦玉皇女高聲道:「「感謝您賜給我們新王,大海人皇子,他的身上流淌著您的血脈,感謝您賜予他如此純淨烈焰般的心志,感謝您賜予他無倫的寶劍,感謝您賜予他對忠實子民的無盡熱愛。請您引導他,請您守護他,天照日女之命,請您賜予他打到仇敵的力量。」
隨著琦玉皇女的聲音,一名白衣青年從她身後走出,貴族們的祈禱聲頓時亂了起來,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想到這個人的出現,這倒是不奇怪,這裡的每一個人都視中大兄皇子為政敵,但這位大海人皇子卻是中大兄皇子的親弟弟。
「怎麼了?看來我的出現讓大家很意外?」大海人皇子笑道。
眾人交換了一下眼色,但沒有人說話,慎言以避禍的道理不但唐人知道,倭人也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