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 祭英烈帝賜婚 玲瓏眷顧李家(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車隊下一站去北明庵不遠處的北明寺。
北明寺建寺僅三年,香火遠不如建立幾百年、玉女謝玲瓏賜過福的北明庵。護國寺的百餘名僧人便在此歇息。
車隊前往青城城府。李罡族長率全族老小李家軍,青城的幾萬百姓在護城河外夾道相迎。
李家、李家軍迎的是李靜。青城百姓迎得是謝玲瓏、李靜。
對於李靜來說,青城是她的第二個故鄉,在這裡有她生子、得孫、得曾孫的快樂,也有失子、失孫的悲痛。
她有些近鄉心怯,在震耳欲聾高呼聲中,熱淚盈眶帶著李青、李城走下馬車,俯視跪拜的幾萬人群,運用內力傳音道:「平身!」
眾人站起仰視已七十一歲高齡的李靜墨髮玉顏,手持龍頭杖,竟比九年前離開青城時還要年青,聽她說話內功更加精純深厚,紛紛震驚,再瞧到她身旁的兩個挺拔威武的少年,那便是李國公的後人李青、李城,均是歡呼不已。
謝玲瓏不是頭次來青城,百姓都認識她,紛紛雙手合十說著佛語,目光崇敬,跪下膜拜。
時幾年,何屠夫再次來到青城,少年、青年時期戰殺邊疆的往事歷歷在目。他在青城有十幾位極好的戰友,只是來之前派奴僕去打聽,他們都年老逝世了。
何屠夫聽著李家家族的人操著青城口音跟李靜、謝玲瓏說話,忍不住老眼閃爍淚光。北寒之地磨練了他的性格,也讓他感悟了許多人生的道理,有著他生命中最珍貴的記憶。
謝奇陽一路行來,每經過一座城府,就會習慣的檢視河流、土壤,指著青城連綿起伏的山,道:「山多地勢又高,雨水極少,是嚴寒大旱區。」
何七雪陪在謝奇陽身邊,瞧著連潭州城一半繁華都不如的青城,城牆卻是跟長安城一樣高大堅固,在城牆根還依稀能見戰火燒過的痕跡,輕聲道:「突厥人曾經攻打到了青城?」
謝平泰點點頭道:「娘,是的。六十二年前,突厥兩萬鐵騎、三萬步兵曾圍攻過青城,被守城的三千李家軍、十萬百姓阻攔整整一個月,終於等到了援軍。」
謝平健一本正經道:「娘,長安書館的史書上記載,當時突厥人每日在夜晚攻城,李家軍組織百姓拆了房屋,將吃的油澆在房梁,點燃從城牆上推下,砸死燒死突厥人。」
謝奇陽感慨萬端道:「只是聽著便能想象當時的守城戰有多麼慘烈。北寒之地若沒有李家軍拼命守著,早就被突厥人佔領。」
何屠夫大手一揮,自豪的道:「如今這一切都過去,平唐滅了突厥,青城大安!我有生之年看到平唐大興成了帝國。我百年之後去了地府,會向所有戰死在邊疆的兄弟報喜訊!」
當日眾人進了城府國公府,稍歇片刻,李靜、李青、李城、謝玲瓏等人換了素服,便去往大青山李家祖墳,祭奠李肅祖孫。
大青山是幾十座山的山群,在青城遠郊,青城地勢高,山海拔更高,站在任何一座山的半山腰,都能遠眺護城河、青城全貌。
中間的最高山是李家軍墳墓,均是滿滿一山的墳墓,一座緊挨著一座,還有群英墳,最小的群英墳就埋葬著幾千將士的骨灰。
漫山遍野飄漫著一股肉眼看不到的悲愴,讓人在山腳下便覺得沉重,想要落淚。
李家祖墳山正中間那座山,老祖宗們的墳在山上,按年頭從山上依次埋下來,李肅祖孫的墳已埋到了山腳下。
賀棟率眾位官員、名士身著朝服已在此等候,跟眾人匯合,同去上墳。
李罡向站在李肅墳前淚流滿臉的李青,輕聲道:「帝皇公主嫂嫂,太子、鎮北王正月到青城時,特意到此祭奠哥哥。」
李靜想起什麼,召手叫過李湘,示意李湘跟李青站在一起向李肅祖孫的幾座墳墓磕頭上香。
幾十年前帝之嫡妹李靜嫁到李家,如今太子嫡妹李湘又與李青得到了皇家的首肯。李罡等人見到這一幕,很是激動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