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1 何家榮封家族 王府高俸養廉(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臘月初的一天,燕州的鎮東王府議事廳,和泉端坐於主座,河北道都督坐在下首,長吏及戶部官員戰戰兢兢稟報河北道今年稅賦。
河北道稅賦數額共有一千百萬兩銀錢,比往年竟是多了兩百多萬兩銀錢。原來兩百多個官員被砍頭,無人敢貪墨,稅賦便多出來了。
一千萬兩銀錢仍是太少,除去冬、春季賑雪災,遠遠不夠建設各州。和泉心事重重,面上卻不流露出來。
河北道都督如坐針氈,伸手抹了一把額頭的細汗,道:「王爺,上回您說明年官員的俸祿全部要重新定,如今已至臘月,吏部、戶部等著您的指令。」
河北道的官員跟各地的官員都有著書信往來,如今帝國文武百官都知道河北道官員最難當,每天提心吊膽不說,還窮得要死,一些官員竟連冬季給家人扯新布買新棉花做棉袍的銀錢都沒有,如果鎮東王再降低俸祿,那真是不叫人活了。
在場的官員無不心一緊,幽怨而又恐慌的悄悄望著和泉。
和泉鳳眼一橫,冷聲道:「你去把吏部的官員都叫來,本王與王妃有事宣佈!」
堂堂三品的河北道都督可琢磨不透和泉的心思,本能的服從起身稱是,出了大廳叫隨從趕緊去辦。
相關的官員到齊後,謝玲瓏帶著三個兒女來了,她沒有隔著屏風,落落大方的坐在了和泉右邊的主座,開門見山道:「陛下有旨,明年起河北道的稅賦歸王府,所有官員的俸祿、駐軍月餉、百姓賑災銀錢就由王府支付。王爺的意思是稅賦的銀錢不多,專門用做賑災及建設各州,官員的俸祿由王府支付。」
眾官員一聽心思各異。他們不是跟隨和泉、謝玲瓏來的官員,不瞭解兩人的性格,誤以為王府是要免了他們的俸祿。
都督今年將近六十歲,浸Yin官場多年,心裡再抱怨,也不能表現在臉上,與其讓謝玲瓏說出來,不如主動些,便起身皮笑肉不笑的道:「河北道近三千餘名官員、六萬駐軍,一年俸祿三百多萬兩銀錢,哪敢讓王爺、王妃出這麼多的銀錢?」
一位年青的戶部官員憋紅著臉,站起身問道:「王爺、王妃,官員若沒有俸祿,家裡的妻兒老小怎麼過活,還有六萬駐軍若是沒有軍餉,軍心會亂。」
都督扭頭望著青年官員,喝道:「郝大人,閉嘴。」
和泉手指青年官員,道:「你就是郝勝,本王的十一哥曾推薦你,本王特意將你從喜州縣令調到都督府,官升三級。」
郝勝臉色由紅轉白,道:「下官多謝王爺厚縣令,在都督府又是如何管得好河北道的帳?」
謝玲瓏見郝勝脖頸僵直根本不肯低頭,已從密衛那裡得知此人不畏權貴一身傲骨,所以才華橫溢卻被「發配」到喜州當縣令,一當就是九年,若不是何陽正極力推薦,他如今還在喜州窩著。
謝玲瓏一心想為和泉收服有才幹又忠誠的官員,道:「王爺莫惱,郝大人心裡敬著您,所以直言不諱,不怕衝撞您。郝大人如今每個月的俸祿是多少銀錢?」
郝勝心裡一怵,觸犯和泉弄不好就是一死,他死了無所謂,可是家人怎麼辦,好在謝玲瓏給他臺階下,目光感激的望著謝玲瓏,道:「回稟王妃,下官官職正七品上,今年每個月都拿二十兩銀錢。」
帝國文官的俸祿比軍官要低一半,戰爭時期,更是要低一倍。不過文官有的是機會利用官職貪墨,比軍官得到的好處多,還沒有兇險。
謝玲瓏道:「你祖籍蘇州,自幼爹孃早逝,還有個失明的弟弟,是爺爺、奶奶把你們兄弟撫養成人。你爺爺、奶奶年事已高,長年吃著湯藥。你弟弟去世,弟媳改嫁,給你留下兩個侄子、一個侄女。你每月的俸祿九成要寄回蘇州。」
郝勝驚愕無比,顯然疑惑謝玲瓏如何知道他的家事,失聲道:「下官惶恐。」
和泉冷聲道:「你惶恐什麼,是怕本王去傷害你的家人?愚蠢!」
他是外門護法兼將軍,對僧人及部下說一不二,從未被人置疑過。文官自是與武官不同,沒有令行禁止的習慣。別說和泉,就是李自原在早朝上也常被文官問得很尷尬。
眾官噤若寒蟬。郝勝心思一轉,難道謝玲瓏對每個官員家裡的情況都瞭如指掌?
謝玲瓏不再看郝勝,環視眾官員,高聲道:「王爺決定自明年起,河北道執行高俸祿養廉的新政,官員俸祿提至七倍不等,設立政績考評,完成好的官員次年享受十倍的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