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血戰汴州東,滅梁安天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存勖登基稱帝,建立後唐時,仍面臨著嚴峻的軍事形勢。
在東北邊境山海關及長城防線上,契丹不斷越境侵擾幽州等,兵鋒直逼河北,契丹軍目的在於剷除唐軍在河北勢力,入主中原。
在山西西南部地區,潞州守將李繼韜叛附後梁,使唐軍大後方山西盆地,毫無保留地暴露兇狠貪婪的梁軍面前!
後梁在獲得潞州等山西西南部地區後,梁朝馬上派遣梁將董璋急攻澤州(治今山西晉城),意圖吞併昭義鎮,直接威脅後唐西都太原的安全!
為了扭轉山西戰局,李存勖決定趁梁軍東面防守空虛之機,出兵奇襲鄆州,以切斷梁軍右翼,再伺機進圖汴州,以此讓梁軍從山西撤軍,回防鄆州及汴州。
同光元年(923年)閏四月,李存勖命李嗣源率五千步騎,連夜冒雨渡河,一舉襲破鄆州。
後梁皇帝朱友貞聽聞鄆州失守,命梁軍主將王彥章率軍阻止唐軍西進。
後唐皇帝李存勖命唐軍主將朱守殷嚴守德勝城,李存勖自率親軍進屯澶州。
同年五月,梁將王彥章出兵楊村渡,攻克唐軍重鎮德勝南城,繼而梁軍順河東下,攻打唐軍重鎮楊劉城,王彥章作戰意圖是,先隔斷河北唐軍與鄆州的聯絡,再圖收復鄆州。
李存勖得知王彥章的作戰意圖後,他馬上命朱守殷主動放棄德勝北城,裝載軍需器械浮河而下,協助李周固守楊劉城,以此保證鄆州唐軍與河北唐軍的唯一聯絡!
隨即唐梁兩軍各自沿河一岸疾進,邊行邊戰,互有勝負!
不久,王彥章進抵楊劉城下,王彥章揮軍強攻,晝夜不息,並以鉅艦九艘橫亙河津,阻攔唐軍增援。
但是唐軍頑強抵抗超出了王彥章的預計,他屢攻不克,最後只得退屯城南,築壘連營,以阻擊唐軍渡河。
同年六月,李存勖親臨楊劉城地區,為了分散和殺傷梁軍有生力量,李存勖一面命唐軍出營挑戰梁軍,牽制梁軍兵力,一面命謀臣郭崇韜領兵奔赴博州(治今山東聊城東北),在黃河東岸修築新城,以接應鄆州唐軍。
王彥章知道李存勖意圖後,他馬上率軍急攻博州新城,他還用十餘艘鉅艦置於黃河中流配合作戰。
唐將郭崇韜據城堅守,李存勖亦率軍自楊劉增援博州新城。
得知唐軍動態後,王彥章非常擔心自己部隊被唐軍圍殲,於是王彥章只得從圍城戰中撤軍,退守鄒家口。
從此,李存勖帶領的唐軍主力與鄆州李嗣源的唐軍先鋒軍重新恢復了聯絡。
同年七月,王彥章復攻楊劉,他再次被唐軍擊敗,王彥章被迫撤師西歸,退守楊村!
梁朝對王彥章的戰爭失利非常不滿,不久王彥章便被召回汴州,梁朝派遣梁軍主將段凝接任退守楊村的梁軍主帥。
同年八月,朱友貞部署四路大軍反擊唐軍,梁朝命段凝攻澶州、董璋攻太原、霍彥威攻鎮州、王彥章攻鄆州!
梁朝本來打算在這年十月向唐軍發動總攻,一舉消滅李存勖創立的唐朝!
但是,李存勖是一個優秀而冷靜的軍事家,梁軍的大規模行動,讓李存勖意識到,此時梁朝國內兵力已經空虛,如果唐軍集中優勢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擊梁軍的重鎮及要塞,唐軍很快就可以打下汴梁城,進軍洛陽,一舉消滅梁朝!
當然,李存勖知道,如果在唐軍打下洛陽之前,梁軍已經打下太原,佔領整個山西地區,他將失去大本營和根據地,成為一個流寇皇帝!
但是,李存勖相信他親手打造的唐軍,能夠堅守山西各要塞及太原城,他必須與朱友貞進行這場最後的決戰!
為了阻止唐軍南下,朱友貞命令梁軍掘開滑州(治今河南滑縣)南面的黃河大堤,以此阻止唐軍進攻汴州,但這樣做也將防禦唐軍的梁軍主力阻隔在決河以北!
同年九月,梁將康延孝因懼怕被唐軍圍殲,而投降後唐,康延孝將梁軍的軍事情報全部告知李存勖,並建議唐軍儘快趁虛襲取汴州!
此時,李嗣源在鄆州附近大敗王彥章,俘獲梁軍將校三百餘人,迫使梁軍退保中都(治今山東汶上)!
如此一來,唐軍向西進攻汴梁的通道完全控制在唐軍手裡!
同年十月,李存勖從楊劉渡過黃河,進抵鄆州與李嗣源合兵一處!
隨後,李存勖以李嗣源為前鋒,攻破中都,俘殺王彥章!
佔領中都後,唐軍諸將都認為唐軍應先攻佔兗州等地,再乘機而動,但是李嗣源則堅持趁虛襲汴的戰略。
李存勖的作戰意圖與李嗣源相同,他命李嗣源率前軍倍道兼程,向汴州進發。
同年同月初九,李嗣源帶領大軍抵達汴梁城下!
此時汴梁城已經空虛,原來守備汴梁城軍隊已經被調往前線與唐軍作戰!
在城邊山坡上,李嗣源看到汴梁城頭上只有稀稀拉拉地梁軍官兵在縮頭縮腦地瞭望唐軍動作!
觀察敵情後,李嗣源不由分說,指揮部隊用拋投機、撞牆衝車、撞門衝車、防火樓車和雲梯等器械開始攻城!
一時間,汴梁城被唐軍圍城部隊拋入轟天雷弄得到處火焰四起,濃煙漫天!
唐軍攻城攻勢讓城內的梁軍疲以奔命、死傷慘重、驚慌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