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清朝廷統治南方的大本營,南京被圍困的訊息傳遍全國後,各地紛紛響應革命黨發動起義,或者宣佈獨立!

1911年11月21、22日,廣安、重慶先後成立大漢蜀北軍政府和蜀軍軍政府,川東南57州縣宣佈響應武昌起義。

1911年11月27日,在四川保路同志軍長達兩個多月圍困下,成都清朝衙門無血開城投降,“大漢四川軍政府”在舊八旗駐防城掛牌,同一天,遠在資州的清朝官員端方,被起義的第八鎮軍官劉怡鳳等,擊殺於資中大東街禹王宮 。

12月22日凌晨,四川保路同志軍尹昌衡指揮所部擒獲趙爾豐,並在成都皇城壩召開公審大會公審趙爾豐,當眾盡斥其罪,並令部下將趙爾豐當場殺於皇城“明遠樓”。趙爾豐的首級被掛在長杆上在成都城內遊街示眾 。

此時,清朝在四川統治完全結束了!

1911年11月24日至12月1日,負責攻打南京城的總司令徐紹楨的統一指揮革命軍,對南京城發起總攻!

隨後,革命軍聯軍相繼攻佔烏龍山、幕府山、雨花臺、天保城等清軍拱衛南京城的重要據點!

1911年12月2日,聯軍浴血奮戰,一鼓作氣全面佔領南京城,國民革命軍南京建國之戰至此結束!

此後,長江以南各省全部被革命軍或者打著革命軍旗號的軍閥佔領!

南京城解放後,南京即可被定為中華民國國府首都,因此宣告歸順民國各省的代表,從武昌等地移駐南京 。

同日,透過英國駐漢口領事葛福的斡旋,武漢革命軍與清軍達成停戰協議 。

1911年12月6日,醇親王載灃辭去監國攝政王職位,退歸府邸 。

1911年12月12日,民國14省代表共39人,由武漢、上海齊集南京,決議於12月16日選舉臨時大總統。

選舉大會公舉黃興為大元帥,黎元洪副之。黃興堅辭不就,遂又改舉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然而半個月後,黎元洪與黃興正副帥位忽又倒置,當時民眾都認為民國國府的所作所為太兒戲!

儘管如此,由於忙於武漢外交事務,黃興、黎元洪皆不能到南京赴任 。

1911年12月16日,袁世凱調北洋新軍首領馮國璋進京接替朝廷禁衛軍總統,解除良弼禁衛軍第一協協統職,並調朝廷禁衛軍炮隊支援圍剿山西革命軍,以此分散清廷禁衛軍的力量,又用準備出征的名義把禁衛軍調出京城外,派北洋軍將領段芝貴另編京城拱衛軍,駐紮京城裡。

至此,京城及朝廷的軍務和防務完全被袁世凱所控制 !

1911年12月21日,黎元洪接受大元帥名義,並委黃興代行大元帥職權,黃興再辭。

1911年12月20日,孫中山經香港歸國,胡漢民、廖仲愷等乘兵艦到港迎接。

會面後,胡漢民認為目前國內派系林立,軍閥割據,國家毫無根基,雖然民國已經成立,但是革命黨要統一法令,整頓和號令全國,仍然不可能實現!因此他勸孫中山留在廣東發展根據地,整訓軍隊,舉兵北伐,徹底剷除一切舊勢力、軍閥、異黨和黑惡勢力,以此建立現代國家的施政基礎。

但是,孫中山堅持前往上海、南京,主持民國內外大計,他說:“我若不至滬(上海)寧(南京),則此一切對外大計主持,決非他人所能任”又說:“今之大患即在無政府”。

由此可見孫文缺少從政經驗,革命不堅決,他低估了清朝廷、新舊軍閥和異黨的強大和狡詐,同時他非常自信和固執,他竟然認為革命戰爭時期的無政府狀態是國家禍亂的根源,他完全沒有一個革命家的氣概!

孫文個人的素質和思想決定了民國不可成為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國度,成為一個具有清廉、公正、平等、自由、強大、富裕、持久等特質的現代國家!

也許他已經迫不及待想當民國總統吧!

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到上海,他受到社會各界熱烈歡迎!

上海等國內報紙紛紛傳言孫文攜有鉅款回國,準備資助國府建國!

在新聞釋出會上,記者問他:“你這次帶多少錢來?”孫中山說:“予不名一錢也,所帶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之目的不達,無和議之可言也!”

由此可見,孫某革命的思想和建國方略仍然停留理論和構想階段!

同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宣告成立  。

1911年12月28日,在英國等列強公使的撮合下,南北議和談判開始,長江以南各省以南京民國為代表,長江以北以滿清朝廷為代表!

此時,中國關內18個省發生過武裝起義,其中湖北、湖南、陝西、江西、雲南、江蘇(含上海)、貴州、浙江、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共十三省宣佈獨立,只有直隸、河南、甘肅、山西、山東五省在以袁世凱為代表的清朝廷控制下之下,其中山西、山東、甘肅境內寧夏地區都曾宣佈過獨立,後被袁世凱派軍隊鎮壓和控制。

1911年12月29日,在南京的17省代表,正式選舉臨時大總統。

計有候選資格者3人,即孫文、黎元洪、黃興。

17省代表依次投票,孫文得16票,黃興得1票!

選舉結果揭曉時,在代表和觀禮嘉賓歡呼“中華共和萬歲”三聲!

然後,音樂大作,在場軍學各界互相祝賀,喜悅之情,達於極點!

在上海的孫文得知訊息,立即覆電南京,表示接受!

他說:“光復中華,皆我軍民之力,文孑身歸國,毫髮無功,竟承選舉,何以克當?惟念北方未靖,民國初基,宏濟艱難,凡我國民,具有責任。諸公不計功能,加文重大之服務,文敢不黽勉從國民之後,當剋日赴寧就職,先此敬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