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桑榆非晚(第1/2頁)
章節報錯
阮雪音接到顧淳月來信、獲悉紀晚苓失蹤之事時,最新的三境軍報亦至。
她仔仔細細讀完有關近來朝議的記述,對霽都局勢大致有了數,又展軍報,眉心急蹙。
新區敵我皆傷亡慘重,沈疾與薛戰的兵馬如計劃從東西兩頭夾圍,拼殺數日,終將數路叛軍如餃子下鍋般逼入了中部群山坳。
卻沒能立時將其煮透煮爛,因雙方都已力竭,幾回合小規模攻守後,陷入僵持。
南境自援兵抵達後便煥發了新生。那地界實是三國在交戰,而白蔚似乎達成了某種協議——各路衝鋒的均是蔚人,白國軍隊分兵數路,總在幾地戰事陷入焦灼時突然發起衝擊,沿路拼殺,直入祁南。
然後被駐紮在城鎮外圍的下一道祁國防線阻截,腥風血雨,最南郡鎮們尚未失守,卻也因耗損過大,再經不起下一輪攻擊——照目前雙方所餘兵力、所存戰力計算,也很難再有下一輪強攻。
戰事卻並未結束。
阮雪音不知顧星朗盤算,也畢竟只是中宮不是天子,無法立時發起對話,與白國談判。
段惜潤該根本不想談判吧?
北境自五邊策略改變、來自霽都的禁軍精銳增援,已成為三大戰場中最叫人放心的一處。
此時蔚騎已被全數逼退。因顧星朗那句國境線只能往北推不能往南退的似玩笑似嚴令,祁國援軍在逼殺蔚騎回北邊之餘,又極其霸道地,繼續往前,佔據了蔚南三座邊陲小鎮。
眼看要繼續北進,將趁火打劫的這頭北方餓狼的領地,徹底割走大片。
放眼形勢大好,卻在這一日陡然生變。
梅周亂了。
因援軍至,北部告捷,前幾日梅周城門重開,接納因更北戰亂而南移避禍的流民。
當然數量巨大。因北境前期失利,各城郡物資又要供給邊軍,生活在北境線與梅周之間的百姓到中期已陷入了缺糧的窘境。
梅周是祁北最大城,本就豐饒,又始終未經戰亂,開門援助是應有之義。
府尹李善深主持,督軍郭逸親自領城衛維持秩序,流民們排隊入城門,依次前往臨時闢出的地方暫住,等待飯食發放。
頭兩日都極其有序。
到了第三日,城中滿員甚至有些超出承受範圍,李善深立城門下親自解釋,表明已知會了周邊郡鎮,餘下百姓可前往投奔。
彼時不少流民已經飢一頓飽一頓了好幾日,其中不乏老人孩子,聞此安排當即便鬧起來。郭逸要動官兵壓制,李善深不忍,又接了數名婦孺老人進城——這番善舉卻更引動亂,陸續有人聲稱老父老母妻子兒女須庇護,強行闖城,一時人群蜂擁,終動官兵鎮壓,同時城內也因物資分配種種矛盾,流民與流民間起爭端,漸漸波及當地百姓。
梅周始亂。
李善深和郭逸,此城文武最高長官,前年北境和談後在客棧,阮雪音都是見過的。【1】
這二人忠君愛國之心昭昭,彼時還因顧星朗選擇和解而未與蔚國開戰,頗多微詞。
如今有關流民的安排,其實非常妥帖;這一場亂髮生在國戰期間、距離戰場較近的城郡,說怪也不怪,但就是...
梅周城裡還有誰?
她依舊坐在福熙暖閣前庭廊下,微雨滌盪滿園花木,孩子們抱著競庭歌在時讀那本《佛說四十二章經》亂翻——根本不識字,玩鬧而已。
梅周,從前有永安侯府崔氏,已遷往穎城兩年。
與之對調搬過去的,是被削了爵的武敬侯檀尤。
檀尤,檀縈的父親。而檀縈母子被囚北境,若無突發戰事,原本該已被顧星朗處死。
過繁的局面裡任何一處都可能牽一髮動全身。
阮雪音來不及想式微已久的檀氏是否這根頭髮,只快筆書信喚來粉鳥,直送蔚南。
那封信從天而降飄飄灑灑落到小玉頭上時,顧淳風剛回營地。
祁軍反守為攻侵入蔚南,扎大營以備討伐。她在過去大半月內率黑雲騎連打了三場勝仗,又有火燒蔚營的軍功,漸擺脫了需要回護的公主之名,成為與眾將領並肩禦敵而不惹任何爭議的,真正女將。
信件尚在空中阿香便瞧見了,震聲一呼。淳風抬眼,於白箋之外隱約望得沒入雲層一抹粉翅。
她心有所感,握著信當即快馬回自己帳中,果然是阮雪音。
數日未曾沐浴,一早說好了今日回來要洗,阿香幾個便在她讀完信之後拎著熱水進來,須臾準備妥當。
顧淳風怕誤事,其實想直接帶幾個人立即回北境檀縈的住地。
眼見姑娘們給她備好了熱水、各自也想回帳中清洗一番的可憐樣,又不忍心——十日沒浴過了,難得今日有閒,總不好再叫她們失望。
遂擺手命她們快去,“麻利些,還有一樁要事需人跟著我去辦。傳令所有人,收拾妥了便來集合,我等夠十個,就會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