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曰歸(第1/2頁)
章節報錯
四月芳菲未盡,寧安綠樹遮蔭。
阮雪音召叢若谷於府衙,略問近來政務。此區情況特殊,眾人皆為佐官並未明確職銜。華斌為總務,約等於阮雪音的副官,其他人各領錢、糧、禮、營造、民事、刑獄等,必要時協作甚至互換,以辦好差事為最高準則。
叢若谷因其相對貧寒、更與民近的出身,被分派了主理民事。阮雪音開講堂授課本歸“禮”之一項,然此舉起於戰後民生,與之相關的種種大半月來都是叢若谷在辦。
單獨召見也便順理成章。
“本宮不日便要返回霽都,親向君上詳述這頭程序。叢大人自上任以來顧大局識大體,具體到事務上也做得很好,本宮都會如實稟明。”
“謝夫人嘉許,臣受之有愧。”
“本宮在此地雖有長官之名,事實上所行更似監察之職。諸位大人自行其是,很少在政務上真正聽從本宮建議,也是常情。”
“臣等對夫人敬重有加。戰後傷患安置一項夫人厥功至偉,于歸攏民心亦多助力,臣等佩服。”
阮雪音對叢若谷的印象,性剛直卻有分寸、講原則而懂變通,不似高門子弟肆意或圓融過頭,亦不像寒門書生死板或謹小過分。
“場面話不必說了。大祁立國逾百年,與此地故國一樣,大道光明的是世家之後,普通人要想於朝堂上有建樹,機會少、困難多。與大人同來寧安的衛良衛大人,家中四朝為官,此番接聖恩返鄉的舊臣之中就有他叔父。”
叢若谷立在廳中央垂眼聽,背脊挺直。
阮雪音繼續:
“新區新氣象,許多規則在改,對大人而言也是機會。相比昔日為修撰、埋首國史,如今務民生、做實事,可展拳腳處要多得多。”
“微臣在其位,盡心謀事罷了,不敢有二心。”
“盡心辦事與謀取前程不矛盾。考功名入仕途卻無前程之志,愧對寒窗苦讀十餘載,說出來也沒人信。”
“夫人說得是。”
阮雪音點頭,“諸位大人都為官數載,於政務上老道,本宮離開並無不放心。只作為老師,對學生們有些不捨,接下來幾個月,還煩大人多關照。”
“臣份內之職。”
“一是護工們的周全。院宅中傷員多為男子,始終存在隱患,相關法度已經擬了近一個月,最好快些落實推行。也是君上的意思。”
“是。”
“二是孩子們。如今講堂中十歲以下女童愈多,孩子不比成人,須格外費心。本宮不在,其他醫者講師都是男子,與她們同住的年長護工們又常日奔忙,未免疏忽,還請大人時時看護。授課方面照舊,切勿因我一人不在,偷工懈怠。”
“謹遵夫人意。”
“若有難辦處,書信往霽都。”
叢若谷未立時應。
“本宮為新區長官,換句話說,許多事情君上會親自過問,予你直接呈報的恩典便接著。官銜職級尚未明確,你也不必礙著誰的眼色。”
“臣領旨。”
四月初八,珮夫人啟程歸霽都,出寧安時女童小姑娘們四五十如春蝶逐花跑來相送。
衛兵們原要攔,不知礙著珮夫人與孩子們素來要好還是叢若谷下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