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琤說過許多話。

所謂史載,記錄的不過其言其行,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

那本冊子裡也記錄了許多話。有些與正史相呼應,但更多不見於正史。所謂野史。

他說答案就在那本冊子裡。那麼應該排除了與正史重複的部分。

依然剩下很多話。

都是日常話,此刻略憶一遍平平無奇。寂照閣這麼了不得的地方,她實在想不出宇文琤能把日常說的什麼話鐫刻在牆上,設為謎面。

“是他說過的話嗎?”

知曉謎底的人就在這裡,那便直截了當問。總歸他判定難度到自己這裡已經降低,她不介意再多要些提示。結果要緊,時間最貴。

“自己想。”顧星朗答,事不關己。

阮雪音冷眼觀他神情細微處。

恐怕是。

然而確定了這一點,也並沒有降低此題難度。說過的話,那得是多少句?她清清楚楚記得那厚冊上所有內容,全標記在識海里,終沒法做到一字不差。

真要是某句話。如何準確將它們一個字一個字從大堆水書裡挑出來?

她再看一眼顧星朗。這人當初莫不是抱著冊子進來一句句對照試的?這麼厚一冊,每句話試一遍,兩個時辰完工?

不可能。他也不會幹這麼蠢的事。

又去看那滿牆鬼畫符。

斷斷續續的句子,出自上百首詩詞曲賦。按照一般排列組合規律,若不知機要而逐字逐句試,真可能要試一輩子。

前面兩道門或同此理,所以世人才說,歷代祁君開寂照閣,是一生開一道。

他一定是猜到了那句話。至少圈出了範圍,試起來也容易。

什麼話呢?

不會是長篇大論。一不符合宇文琤作派,二不符合出題人心理——

一個精彩的短句永遠比洋洋灑灑的論述更有力,也更像謎底。

更重要的是,這句話沒有被傳錯。

文字記載是會出錯的。尤其誰說的什麼話。執筆人記憶偏差又或筆誤都可能導致傳下來的字句與事實出入。

差一個字也是誤。

但他說答案就在那本冊子裡。一個能準確開啟寂照閣關卡的答案。說明是宇文琤原話。所以能被鐫刻在黑曜石壁上。

很可能是一個極短的句子。就幾個字。所以被記錄得準確無誤。

幾個字的話也很多。她一句句想,在腦中依次排列,又舉眸去看牆上那些詩詞。

當真費勁。她尚未將水書掌握得爐火純青,每看一個字都需將那些筆畫重新梳理計算再確定。

最要命的是,有些句子是倒著寫的。

從下往上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