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誕生之初,其實是沒有任何規律可言的。

隨著逐漸成形,各種形成之初的規律也就隨之形成了。

這其中包括萬物成型的規律,以及各種天體之間的運轉。

逐漸逐漸的,就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星際。

星際之下接著又形成了星域,星域之下形成星河、星系。

而星系就是以宇宙範圍內最小的單位,在這個最小單位之下,就是數以萬億級別的星球了。

至於恆星,恆星之下的行星,行星之下的衛星,這都是屬於小的不能再小的單位了。

而最適合生物形成的,也就只有因為萬有引力被恆星固定在一個軌道上運轉的行星了。

就此,宇宙的最小單位星系成型,整個宇宙由小到大的執行也就形成了。

這樣的規律,自大爆炸產生之後,一直如此,從未改變過。

而生物的誕生,某中程度上可以說是子宇宙誕生之初就必然回出現的一種結果。

事物不可能平白出現,也不可能平白消亡。

所有事物產生,都有其一頂多規律蘊含在其中,生物也一樣。

自從第一個具有自主意識,而不是光以規律成型的事物誕生以來,就註定了生物的產生和意識到了形成就有了參照依據。

生命是孤膽的,自從誕生以來,就很難找到一個參照物。

這個時候,意識形成了。

有了意識,也就有了想象力。

有了想象裡,某種程度上來說,就代替了這種孤獨感,讓生物不再寂寞。

當然人不可能一直只靠想象力活著,他需要有個伴。

於是,藉助想象力和強大的意識,這位宇宙誕生之初就產生了的意識個體有了一名同伴。

按理來說,接下來漫長的宇宙歲月之中,他應該憑藉自己的強大意識和想象力“製造”更多的同伴出來才是。

可不知道為什麼,他忽然不想這麼幹了。

而選擇了將自身的強大意識分散成無數塊,並將這些意識碎片散播到整個宇宙之中。

這些被分散了的意識碎片,飄啊飄,最終飄到了幾乎所有行星之上。

因為那位認為,行星相對固定,比較便於進行觀察。

是的,這位存在的目的,就是想要看看自己分散出去的意識最終會形成怎樣的一種存在。

而這,也是生命誕生的初始。

或許這位真正的造物主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他將自身意識分散出去的過程鍾,經歷了無數的歲月,度過了無數的宇宙時空,在這個過程之中,這些意識碎片最終成為了具有獨立思維,在潛移默化之間,具備了生物最初誕生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