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世界,凡俗人間。

正所謂天上一日,地下一年。

天上不過幾刻鐘,凡俗世間已然是過去了月餘之久。

而洪荒大地上,也是發生了數之不盡的變化。

除了當時鬥戰的兩位當事人外,無人知曉那日元始天尊與女帝之間發生了什麼,但闡教門徒卻能見得,自家老師沒了往日那般彷若世間萬物運轉都握於掌心的恢弘氣魄。

近來行事,卻是生了些莫名的急躁。

許多事情原本需要時間來發酵,但他已經流露出幾分等不及的意思。

這般情形,難免讓以燃燈為首,本就對闡教歸屬心不強的些許人,腦海裡那點別樣的心思越發興盛起來。

仙神間的勾心鬥角,互相謀算暫且不提,且說那人世間。

自那日說書之後,摘星樓火遍整個朝歌城,李桐的聲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可惜的是,自那日過後說書先生就彷若是消失了一般,再也不見其出現在摘星樓裡,就更別說開門說書了。

這讓無數翹首以盼,期待著他下一場說書的人無比失落,但也無可奈何。

只是心中還牢牢記著他那個未曾來的言說的承諾,隱有無盡期許。

而隱於朝歌城,默默注視著這一切的姜尚,對於那不思進取、不慕正道的帝辛越發失落起來。

誠然,這摘星樓裡的說書人玄奇無比,講的故事也是分外引人入勝,但這一切於這天下黎明百姓又有何益呢?

只見朝歌城中歌舞昇平,卻不見四海之內叛亂四起,爭鬥不休,無數子民流離失所、食不果腹。

而這一切,便是這個只思新奇的商朝大王所造成的啊!

帝辛,亡國之君也!

心中有了這個想法,就是一發不可收拾,再加上隱隱聽聞朝中傳來其又有徵發徭役,修建什麼鹿臺的說法。

當即就是決定要離開此處,遂帶著弟子辭別友人,從朝歌中離去,隱於磻溪,終日垂釣靜待有緣人。

而在他之後,為了救回老父的伯邑考攜眾多寶物,過汜水關,又穿五關,渡黃河,久經旅途,終至朝歌城。

緊緊關注於其的仙神,瞧見此般自是傳信而回,言問接下來該如何謀算。

崑崙山,玉虛宮所在。

有仙人立於瓊樓玉宇中,沉聲交談。

“廣成子師兄,那伯邑考已然是到了朝歌城中,接下來又該如何?”

近日來不堪自家那孽徒煩擾的太乙真人,面帶憂慮遙望巍峨崑崙諸山,緩緩言說到。

“又能如何呢?”

卻聽他身旁廣成子似是帶著幾分惱怒,但依舊平靜道:

“若非那說書人壞了我等佈置,此時只需坐觀那截教中人在天道大勢之下隨著那商朝一同顛覆即可。”

“哪裡又會像現在一般,還要我等親自下場,再做謀算!”

“唉,誰說不是呢。”

太乙真人嘆息,對於這個事情他也是深有感觸。

若說此時闡教中對於李桐的怨恨以及芥蒂最重的是誰?

那就,非太乙真人莫屬了!

蓋因為他那好徒兒哪吒在學習了說書人的妖法之後,已然是和他起了爭執、生了嫌隙。

對於他,更沒有了往日的尊敬,變得陌生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