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淺談溫芳仁(第1/2頁)
章節報錯
殷福平說到這裡,忽然話題一變,道:“雲兄,對於溫芳仁大人,你瞭解多少?”
雲石發一聽到殷福平提到溫芳仁的時候,神色一變,輕聲道:“溫大人當年在咸陽道任總巡之時,下官只是他轄下潛龍縣的知縣,下官對他了解不詳,只知道他不但是難得的幹吏,更是一個不世出的將軍。”
“據說,當年燕君臨攻克龍城之後,各路勤王義軍是以他為首,他的聲望當時如日中天,而後來雁大帥所屬的輕騎營中還有一大部分將士都是出自他的麾下。”
“大帥所言極是,輕騎營,尤其是長遼城、麒麟城、鹽城所在的輕騎營駐軍之中,溫大人的話甚至比之雁大帥有過之而無不及。”
“戰事平定以後,溫大人就做了咸陽道的經略,雲兄可知他正當壯年,為什麼會忽然辭職?”
“據說是他為了力保雁大帥憤而辭職,難道不是嗎?”
“看來雲兄對於此事,似乎並不十分了解,溫大人之所以辭職,力保雁大帥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實,他真正的目的卻是為了威懾先皇,他那時位高權重,又是邊關統帥,雁大帥一死,邊關舍他其誰,他當時曾對先皇提過一個十分無理的條件,那就是要斬雁大帥,必須先立秦王為儲君。”
“如今聖上本是嫡長子,立為儲君才是正理,而他的要求眾命難為,如何為之?”
“這就是他的聰陰之處,雁大帥功高社稷,被判謀反本就是無稽之談,不合常理,這步棋,先皇已經輸了一招,而他適時要挾先皇也在情理之中,只是,他的心術如何與帝王心術相比,先皇殺害雁大帥本已輸理,如果他在執意不立嫡子為儲君,那樣豈不天下大亂?所以,先皇雖然平素喜歡秦王要多些,還是不得已立了當今聖上為儲君。”
“那溫大人又與秦王有著怎樣密切的關係,居然令他捨棄前途與聲望為其請命呢?”
“溫大人十七歲進士及第,二十三歲就已官居知府,而他做二品總巡之時也不過才三十四、五歲,他如此官運亨通,雲兄難道不知其中環節?”
“我當時與溫大人雖然同朝為官,身份地位卻相差甚遠,實在不知其中詳情,還請大帥陰言。”
“溫大人之所以當時官運亨通,是因為他的頭上有一個人在關切的照拂於他。”
“那就是說,當時,溫大人在朝中有一個很強勢的後臺了。”
“雲兄果真一點就透,那你可知他當時所依仗的後臺是誰?”
“莫不是前朝禮部尚書趙大人嗎?”
“和雲兄交談,的確要輕鬆許多。不錯,當時,一路提拔溫大人的正是這位趙尚書,那雲兄可知他們二人的實際關係嗎?”
“趙尚書雖然做過考官,但溫大人卻不是他那一屆的門生呀,因為,趙尚書做主考官那一年,我適才考中的進士,而當時的溫大人年紀輕輕已經是漢城的知府了。”
“他當然不是趙尚書的門生,可他們的關係,卻比之門生還要近得多。”
“大帥所講,下官一概不知。”
“這些,也是我在鹽城任上初始知道,你一無所知,也不算孤陋寡聞,那我今天就告訴你,其實,他們之間的關係,還涉及到趙尚書一件不為人知的隱私。”
“趙尚書的隱私?”
“不錯。你可知道當年的趙尚書的夫人是哪位嗎?”
“趙尚書的夫人不就是先皇的皇姑昭陽公主嗎?”
“不錯,趙尚書的夫人的確是先皇的皇姑昭陽公主,但是,其實趙尚書在考中進士以前家中是有家眷的,而且,當時,他與昭陽公主結合之時,他在老家已經有了一個女兒。”
“大帥的意思莫非是溫大人就是趙尚書老家那個女兒的丈夫。”
“與聰陰人說話果真痛快,雲兄舉一反三當真了得。”
“這麼說,那秦王豈不是就成了溫大人的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