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厄斯計劃 第一百二十四章 帝王心術(第1/2頁)
章節報錯
哈善收錢辦事幹脆利落,收下施琅賄賂的萬兩白銀履行承諾撰寫密奏,派遣專人送往京師呈送康熙御覽。
滿清是金國女真後裔,努爾哈赤率軍作亂原本打算佔據關東一隅稱王稱霸,趁著明朝內亂多爾袞率軍入關,在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等鐵桿漢奸幫助下僥倖佔據萬里江山,改朝換代國運昌隆。
滿清貴族自知以少馭眾民心思漢,對手握兵權的漢官疑忌甚重,生怕效仿吳三桂造反作亂,駐防地方的八旗都統奉旨秘密監視漢官,隨時可以密摺奏事稟報不軌行為,遇有緊急事變甚至先斬後奏便宜行事。
密奏由軍驛八百里加急呈遞,不一日就送到紫禁城。此時已是幕靄深沉,層層疊疊宛若魚鱗的宮菀殿宇沐浴在夜色之中,按照宮禁慣例內外宮門早就上鎖關閉,若無聖旨不得開啟。
專折密奏按規矩不經通政司登記就可上達天聽,康熙對平臺戰事極為關注,吩咐若有軍情務必第一時間呈送,因此宮門侍衛不敢怠慢,粗粗審查之後,一站接一站接力將密奏送到位於紫禁城西苑的養心殿。
養心殿是康熙親政後的寢宮,也是下朝之後處理政務所在。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不動聲色擒拿權臣鰲拜,談笑之間平定三藩叛亂,英明神武古今少有,自然不會沉迷酒色荒怠政事,每日晚膳後都要回到養心殿批閱奏章,盛夏寒冬從不例外。
世人都曉得康熙勤政愛民,有誰曉得為維護英明君主形象,康熙要付出多少同齡少年不曾感受的辛酸和努力。
身穿明黃八團龍袍,頭戴瓜皮鑲玉小帽,白淨面皮隱約現出幾粒染過天花痊癒留下的麻子,年方弱冠的清瘦少年坐在寬敞桌案前,神情專注批閱面前的大疊奏章,時不時提起湖筆在奏章上面寫些什麼,細長眉毛蹙成一團,遠遠瞧去彷彿對燭苦讀的秀才相公。
高大殿宇燭火通明亮如白晝,銀雕宣德爐嫋嫋升騰龍涎奇香,伺候的太監宮女遠遠站在殿外,生怕不小心發出動靜影響皇上思緒,惟有最親信的貼身太監小桂子靜悄悄縮在廊柱陰影,一聲不響靜待召喚。
小桂子七歲閹割入宮,由孝莊太后指派服侍剛剛登基稱帝的少年天子。那時權臣鰲拜掌控朝政,飛揚跋扈從不把康熙放在眼裡,朝廷政事全都自作主張,敢怒不敢言的康熙在孝莊太后親自監督下,每日枯坐御書房讀書識文,聆聽侍講學士講解枯燥無味的“治國之道”。
康熙貴為帝皇實際不過稚齡幼童,學習之餘自然貪玩好動,礙於皇帝身份不能嬉於玩樂,同齡的小桂子成為最佳玩伴,時常偷偷摸摸製作一些宮裡不曾見過的鄉村玩物,陪著康熙玩泥巴踢毽子,若有責罰先行承受,感情遠比平常罕得見面的皇親宮妃更為親近。
康熙親政後設計除掉鰲拜掌控大權,立即提拔小桂子為宮內最年輕的四品總管太監,明面上掌管御膳房,依舊留在身邊貼身伺候。
小桂子伺候康熙多年自然通曉主子脾性,縮在陰影深處如同泥胎木塑,目光瞬也不瞬留意康熙舉動,只要稍有動靜立即就會活轉過來。
就在萬籟俱寂時刻,由遠而近傳來細微腳步,拈著湖筆批閱奏章的康熙眉頭微蹙,眼角餘光飛快瞟向殿外,隨即若無其事收將回來。
小桂子敏銳目光捕捉到康熙的情緒變化,輕煙般無聲無息竄到殿外,瞧見小太監畢德捧著密奏高抬腳低落步飛快過來,陰冷眸子陡地射出寒芒,迎上去壓低嗓音問道:“哪來送來的?”
見是康熙身邊最為得寵的小桂子,畢德趕忙畢恭畢敬行了個禮,湊近耳朵輕聲嘀咕幾句,小桂子聽得麵皮一緊,伸手接過密奏,悄無聲息返回養心殿,臨行前板著面孔輕聲咕噥一句,“到慎刑司領二十板子,日後當差仔細些。”
慎刑司是宮中專門懲罰犯錯太監宮女的所在,凡是進去必定躺著出來,聞者無不懼怕萬分。
畢德聽得一怔,不曉得自己哪裡犯錯,抬眼瞧見小桂子細長身影已飄進養心殿,半句也不敢高聲,垂頭喪氣輕手輕腳離去。
趕緊老老實實去慎刑司領刑,否則明日恐怕就會被悄無聲息抬到恩濟莊,咋死的都不曉得。
小桂子捧著密奏小心翼翼邁進養心殿,康熙早就瞧在眼裡,放下湖筆伸了個懶腰,端起茶水輕呷一口,衝小桂子笑道:“哪裡來的奏章,這麼晚還要趕著送進宮來。”
小桂子冷厲面孔早就轉換成為和煦春風,笑嘻嘻把密奏捧到桌案前,輕聲稟道:“駐防福建的哈善都統差人送來,說不定是平定臺灣的報捷喜訊。”
目光不由自主瞥視御書案旁柱子貼著的宣紙,上面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個名字已經抹去,惟有鄭經赫然在目。
康熙注意到小桂子目光,轉頭瞧向有些陳舊的宣紙,眸裡現出緬懷,哈哈笑道:“這是昔年三藩作亂時朕親筆寫下的紙條,眼下三藩已除,不知什麼時候能夠把臺灣鄭經一起抹去。”
鄭經已於康熙二十年染病去世,眼下襲位的是尚未成年的次子鄭克塽。小桂子自然不敢跟康熙挑字眼毛病,趕忙奉承道:“皇上明見萬里統御有方,前線將士奮勇作戰,必定能夠一戰平賊掃除叛逆,奴才在這裡先行恭喜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