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澤不曉得馮錫範鄭克塽以明鄭天下為棋盤佈局手談,臺灣局勢微妙隨時可能發生第二次東寧事變。

他只是單純不想昧著良心指鹿為馬,更不願意羅織構陷加劇明鄭內亂,給虎視眈眈的滿清韃子可乘之機。

“班師似出高宗意,逢惡徒成秦相姦。”

喃喃吟誦南宋詩人徐集孫的《嶽鄂王墓》,盧澤的狹長眼睛慢慢流下淚水。

如今的明鄭王朝與南宋初期何其相似,滿清韃子在漳州駐紮重兵虎視眈眈,馮錫範卻磨刀霍霍唯恐屠殺不盡忠臣良將,絲毫不顧忌韃子就在臥榻之側,朝夕便要渡海攻打臺灣,掃除大明苗裔。

韃子一旦渡海必將玉石俱焚,看你馮錫範如何有面目見國姓爺於地下。

盧澤心裡恨恨,想起前些年驚心動魄的東寧事變,慘遭馮錫範冤殺的世子鄭克藏夫婦宛若立在眼前,眼圈忍不住又紅了起來。

自鄭氏家主鄭芝龍投降清廷被挾持北上,繼承人問題一直成為明鄭王朝的內鬥隱患。鄭成功時期有鄭彩爭權,鄭經時期又有堂叔鄭襲篡位。

永曆十六年,率軍收復臺灣意欲大展身手的鄭成功驚悉老父鄭芝龍在京師菜市口斬首示眾,闔門老幼除自己外全被滅族,悲怒之下急病身亡,沒有留下臨終遺囑,臺灣內外人心惶惶,謠言紛起一夕數變。

五弟鄭襲藉口世子鄭經與乳母陳昭娘私通亂倫,悍然宣佈取消鄭經襲位資格,擅自代理招討大將軍掌管臺灣事務。

鄭經奉命駐紮思明洲防備清兵,聞訊率領陳永華、劉國軒等親信將領發兵渡海奔襲臺灣,連戰連勝斬殺叛將黃昭蕭應辰,軟禁叔父鄭襲,順利襲位延平郡王。

當時民間就有長子鄭克藏非鄭經親生的民間傳聞。

鄭經擔心世子鄭克藏日後鎮不住驕兵悍將,特地與東寧總制使陳永華結成兒女親家,娶陳永華次女陳綺韻為世子妃,企圖借臺灣諸葛亮威望壓服文武官員。

永曆三十五年,鄭經西征失利黯然撤回臺灣,心情抑鬱縱情酒色,驚聞治世能臣陳永華重病逝世,憂慮之下薨逝於北園別館,遺命世子鄭克藏嗣位。

鄭克藏英明果決忌惡如仇,多次放言要嚴厲懲治貪官汙吏,繼任東寧總制使馮錫範心虛膽怯,擔心鄭克藏嗣位清算自己貪汙受賄,任用私人的諸多劣跡,暗地勾結鄭聰、鄭明等對鄭克藏不滿的鄭氏族老捏造證據,向董國太進讒言“監國非藩主真血脈”,趁鄭克藏到董國太宮中拜見祖母將其縊殺,擁戴年僅十二的鄭克塽襲位,史稱東寧事變。

鄭克藏無辜冤殺,懷有身孕的世子夫人陳綺韻聞訊痛哭,前往質問卻被董國太趕出,守靈三日自縊身亡,造成一屍兩命的慘事。

董國太年紀已老,經歷人倫慘變疑神疑鬼,被馮錫範在飲食中暗下迷藥,多次白日見鬼瞧見鄭克藏夫婦顯靈,最終瘋癲發狂活活嚇死。

馮錫範趁機掌握朝政,接納馮德貴計策到處散播劉國軒利用巫蠱害死董國太流言,下令察言司緝拿不臣亂黨,意欲掃平政敵自立為臺灣王,野心勃勃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想起陳永華去世後明鄭王朝內外交困、風雨飄搖的暗淡局面,盧澤不禁黯然神傷,涕淚交流。

他無力對抗權奸馮錫範,又不想羅織誣陷昧了良心,索性把札子批給靖安處處理,任憑奉承討好馮錫範的吳斌自行折騰,置身事外。

站在視窗靜默了會,見狂風暴雨席捲沖刷蒼茫大地,遠近煙雨朦朧死氣沉沉,彷彿預兆明鄭王朝朝不保夕的慘淡未來。

“開闢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

國姓爺,您老人家千辛萬苦打下的明鄭江山,眼下就在亡在誤國權奸手中。

暗歎口氣緩緩關上窗戶,望著牆壁卷軸默唸“一切為了復興華夏”,盧澤振奮精神重新回到桌案坐下,㓭亮蠟燭繼續批閱廈門站秘密送來的機密諜報。

施琅廈門祭祖遭遇察言司死士刺殺,義弟施安受驚身亡,一直留在施家老宅操辦喪事,未曾返回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