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儒和楊海燕並不是當地人,來自兩個不同的省份。

兩人也算是自由戀愛,曾經也有過很多美好的回憶,只是這些都已經成為過去了。

自從投資了紅木傢俱廠,兩人的關係也跟著急劇的惡化了。

楊海燕更是直接帶著女兒去了羊城的華都,在那邊上班,女兒也在那邊上學。她的母親和三個哥哥都在那邊。

買的房子也租出去了,王明儒只能租了一間便宜的民房出租屋落腳。

曾經王明儒對於妻子是非常感恩的,畢竟他的家庭條件實在是不怎麼樣,母親再打20歲的那一年病逝了,只有一個70歲的老父親。

要錢沒錢,要房沒房,要車也沒車,要彩禮自然也是沒有的。

如果家裡能夠拿得出彩禮的錢,他應該早就結婚了,也就沒有機會了和楊海燕走到一起了。

在父親70大壽的那一天,王明儒和楊海燕在老家村裡擺了幾桌,便算是結婚了。

隨後女兒出生了,楊海燕才打電話回家,告訴了家裡。

之後一家三口坐火車回到了楊海燕的老家。

楊海燕要帶孩子,就不可能上班。王明儒一個人上班,要養活一家三口,加上家裡的老父親,也要寄錢回去,這讓王明儒的壓力劇增。

幸好他的運氣不錯,收入也不低,作為一個紅木木工師傅,找到了一家不錯的廠,帶著近十個學徒,一個月還是能賺個上萬塊錢的收入,養活一家三口,給父親一點生活費,倒是不難。

王明儒在工廠上班,楊海燕在家帶孩子,洗衣做飯,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度過了六年最美好的生活。

只是女兒一歲多的時候,王明儒的父親也病逝了。

六年中,王明儒攢下了一筆錢,在深鎮買下了一套房,首付了二十萬,又花了近十萬元裝修了一下,租出去了,至少也能減輕一些供房的壓力。

買房的時候,楊海燕其實是反對的,他更傾向於在老家村裡面建房。

只是在王明儒看來,家裡都已經沒什麼人了,建房子難道養老鼠嗎?

當然,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在王明儒心裡想來,在外面買房子,房子是會升值的,再不濟也能保值啊!

人們的收入越來越高,物價肯定是往上漲啊!房價也肯定是越來越貴的。

另外最重要的是,萬一有什麼突發的情況,緊急需要用錢的時候,只要有房子,隨時都可以抵押給銀行,貸款出來用的,甚至是賣掉也不難。

老家農村自己建的房子,想要抵押給銀行貸款就不是那麼容易了,而且在農村鄉下自己建的房子,就算你想賣掉也不好賣。

所以王明儒才會堅決要在外面買房子,而不願意在家裡建房子。

零幾年的時候,物價還不是那麼貴,普通的打工一族一個月能夠有上千元的收入,就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王明如一家三口人,住在廠裡面,一個月的花費,也就是一千多點,這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有的人一個月才不到一千元的工資,要養一個老婆三個孩子,還要付房租,也照樣過了。

不過,這個時候在東管租民房的話,一般的房子也就是一百幾十塊錢一個月,有些人住瓦房更便宜一個月,只要幾十塊錢,不超過一百元就夠了。

王明儒和楊海燕二人,都是農村鄉下出身,家庭條件也都不咋地,過慣了苦日子,對於什麼物質的東西,倒是不怎麼在意。

雖然王明儒的收入不低,但也沒有養成什麼大手大腳花錢的壞習慣。

房子是二零零五年買的,當時房價並不算高,深鎮的房子也就是五六千元一平米,到二零零七年下半年的時候,暴漲到了一萬七千多元一平米。

只可惜的是,原本王明儒想著賣掉,先掙個百八十萬再說。

只可惜的是,這回又換楊海燕死活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