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擊破了埃及人的尼羅河防線,但對於埃德加來說,這並不能讓他放心。

埃及的首都依然堅固,埃及各地的埃米爾都做好了面對十字軍侵略者的準備,這是一片充斥著敵意的土地,而且最重要的是隨著十字軍離開尼羅河,這條河必然被埃及軍隊再次封閉,十字軍的後路將會被斷掉。

不過比起這些,眼下埃德加的難題是,如何選擇接下來的圍攻方向。

目前十字軍有著兩個選項,一個的埃及的經濟中心亞歷山大里亞,這座由亞歷山大大帝所建立的城市到今天依然是埃及的中心,它的富裕每個來到東方的人都是知曉的。

而另一個就是埃及首都開羅,從遠古到今天的埃及中心,全埃及最為宏大的城市,埃及人口最為眾多的地方,法老們在這裡號令整個埃及,而現在它是哈里發的居城,是古代和現代交接之地。

這兩座城市都是埃及的名城巨城,無論拿下哪個都無比重要,因此現在十字軍面對著一個選擇題,他們手上的兵力明顯只夠拿下這兩座之一。

為此十字軍內部舉行了好幾次激烈的討論,激進者主張直接挺進開羅,只要拿下了開羅,整個埃及的穆.斯.林都會因而潰散,觀望的科普特派也會迅速倒向他們。

而穩健派主張拿下亞歷山大里亞,只要這座埃及的經濟中心落入他們手中,這靠海的巨城就可以為十字軍帶來一個穩固的根據地,而且在攻打時十字軍同時也可以獲得來自義大利艦隊的幫助。

兩種觀點都有支持者,而且無論是哪一方都說得非常有道理,這甚至在十字軍營地裡面引起了不少爭執,抱有不同觀點的人們互相攻擊,甚至差點打起來了。

埃德加本人毫無疑問是屬於穩健派的,在他看來直接挺進開羅實在是太冒險,簡直就是在賭博。

埃及不同於勢力錯綜複雜的聖地,這裡是法蒂瑪哈里發經營了幾百年的領主,根本不能指望當地埃米爾們送上補給物資,收集物資實在是過於困難。

更別提法蒂瑪哈里發可以調集的部隊,就埃德加對尼羅河守軍的觀察,這些傢伙的戰鬥力遠超那總是被十字軍趕鴨子的法蒂瑪軍隊了,看來本土作戰強化了他們的戰鬥力。

只是想要說服大家是一個浩大的工程,為了說服諸位領主,埃德加和他的父親耽擱了足足一週。

不過在在一週裡面十字軍是絲毫都沒有閒著,他們不斷對周邊出擊,搶掠尼羅河三角洲的富裕村莊,然後他們發現這些村莊甚至比他們在尼羅河右岸所搶劫的都還要富裕。

龐大的戰利品解決了十字軍因上層爭吵而帶來計程車氣低落問題,看來法蒂瑪哈里發明顯認為十字軍突破不了他的尼羅河防線,因此根本沒有對埃及村莊開始徵收,這就讓十字軍撿了一個大便宜。

同時在這一週裡,義大利人好好幫了埃德加一把,十字軍穿過西奈半島的這段時間裡面,提供物資和帶來新十字軍的都是義大利城邦的艦隊。

對這些義大利商業共和國,拿下亞歷山大里亞可以遏制該死的法蒂瑪艦隊,同時進一步擴張他們的商業範圍,因此他們對埃德加全力支援。

可以說義大利艦隊正是為此而來,若不是因為想要亞歷山大里亞在基督徒手中,他們才不會為了維持這些不列顛鄉巴老的補給而和法蒂瑪艦隊廝殺。

義大利艦隊對十字軍的重要性每個人都非常清楚,大家都吃著義大利人送來的糧食呢,很清楚沒了他們十字軍就得餓肚子。

所以義大利人的支援給予了埃德加極大話語權,再加上一系列利益交換,領主們最終還是被埃德加所說服。

終於,在解決了一系列刺頭之後,埃德加的十字軍得以再次開拔,而他們現在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亞歷山大里亞。

對此底層的戰士和民眾倒是意見不大,其中大部分人都是被埃德加所許諾的美好生活而來,在他們看來,無論是在亞歷山大里亞還是開羅都行。

而那些最激進的十字軍貴族又不少人都離隊了,他們自行組成了隊伍,前去圍攻開羅,在他們看來解決埃及人不要太容易了。

而關於這些人的命運,十字軍是在三個月後才知曉,那讓所有人打消了圍攻開羅的念頭,因為那些十字軍不止被開羅的法蒂瑪軍隊擊敗了,埃及人還把這些俘虜全都釘死在了十字架上,即所謂的“就讓他們像是他們的先知那樣去死吧。”

在決定了之後,十字軍的前進速度很快,他們迅速推到了亞歷山大里亞,一路上把擋在他們面前的一切東西都給吃光了。

當亞歷山大里亞出現在人們面對,眾人都不由得為此而驚歎,這又是一座和安條克和耶路撒冷同級別的名城,而且還有著那被視為奇觀的宏偉燈塔。

這意味著巨型城市都有的巨型城牆,以及漫長的圍城。

不過十字軍的諸位本來就做好了圍城的準備,而且他們還有義大利艦隊封鎖海面呢。

在他們看來這都是上帝給予的考驗,只有透過了這考驗才能贏得甜美的勝利。

與亞歷山大里亞一樣的是,在東邊的阿勒頗和大馬士革,圍城的十字軍也是這樣的想法,不過和還面對著埃及軍隊威脅的十字軍不同的是,那邊完全沒有這樣的後顧之憂,敵人全都在城牆裡面。

但這也不意味這兩座城市就那麼好打,巨量守軍加巨量糧食,只意味著這座城市將會無比難啃,目前十字軍對這兩座城市的進攻最終都以失敗而結束。

那麼對於十字軍來說,可以選擇的也就一個,那就是傳統的餓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