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點48分,濱江開發區騰龍物流園。

一輛輛滿載救援物資的大貨車緩緩開進停車場,今年剛上任的開發區武裝部長趙江立馬帶著預任官兵往大貨車上插“濱江開發區預備役營”的旗幟,繫上“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和“搶險救災物資”的橫幅。

根據市委市政府和軍分割槽的統一部署,濱江開發區預備役營將承擔往災區運輸搶險救災物資的任務。

這幾十輛大貨車上的物資有陵海預備役營、武警濱江消防支隊、濱江市公安局特警支隊和濱江港企業消防隊需要的裝備和補給物資,但更多是濱江七個區縣的一千多家企業捐給災區的物資。

為確保幾十車物資能夠以最快速度運送到災區,開發區公安分局和開發區武裝部會安排警車和軍車一路護送,甚至專門調來一輛“應急搶修車”,這一路上要是發生爆胎等故障,汽修人員會利用應急搶修車上的工具進行搶修。

還有十六輛車正在慷慨捐贈的企業裝貨,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裝好趕過來集結。

沈凡心急如焚,因為車上的物資都是前線急需的。

就在兩個小時前,楊建波用衛星電話向老家彙報情況,說正在夜以繼日搶修道路的預任官兵們,每人每天只有一罐八寶粥,四個人喝一瓶礦泉水,全是在餓著肚子幹。

臨時“基地”雖然有炊事班,也能就近採購到柴米油鹽醬醋茶和瓜果蔬菜,可距各搶險施工的班組太遠,並且狹窄的道路上無比擁擠,做好的飯菜都送不上去。

能早一點把泡麵、火腿腸、餅乾和礦泉水等物資送過去,同志們就能早點不用餓肚子。

沈凡正準備打電話催催正在裝貨的那些大車司機,一輛救護車開進了停車場。

“陳院長,老朱,你們二位這是做什麼?”

“韓工和向主任讓我們坐你們的車一起去災區。”前白龍港衛生院的陳院長開啟救護車後門,喊道:“沈主任,麻煩你安排兩個人,幫我把東西搬上卡車!”

沈凡怔了怔,追問道:“你們去做什麼?”

“去救人啊!”

“我不是。”朱寶根的東西沒陳院長多,從救護車後排取出兩個行李包,低聲問:“沈主任,我上哪輛車?”

白龍港衛生院雖然早關門了,陳院長雖然早退休了,但陳院長這些年並沒有離開醫療戰線。基層醫療資源匱乏,他老人家一退休就被四廠衛生院返聘,這些年每天上午都去四廠衛生院坐診。

他是經驗豐富的老醫生,他去災區確實能幫上大忙,甚至從四廠衛生院帶來幾大箱藥品和醫療器械。

可朱寶根是做什麼的,他是專門收斂死人的!

韓工和向主任在搶險一線忙得焦頭爛額,居然能想到請老朱過去,這意味著什麼?

沈凡不敢往下想了,也不敢再問,立馬喊來幾個預任官兵,幫陳院長把帶來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往大車上裝。

……

與此同時,剛放學的菡菡迎來了一週中最幸福的時光。

揹著書包乘坐公交車趕到海關大樓,跟同樣剛下班的媽媽一起沿著外灘往南走,趕到渡口乘渡輪來到普東。

她家和玉珍阿姨家一樣,現在雖然都是東海人,但除了姑姑之外在東海沒什麼親戚,導致在東海生活有點寂寞。

於是兩家約好,每個週末聚一次,一起吃頓飯,熱鬧熱鬧。本來只是兩家聚會,後來高老師家也加入了,從兩家聚會變成了三家聚會。

本來說好三家輪著來,但玉珍阿姨家和高老師家的位置好,坐在陽臺上就能俯瞰外灘夜景,所以三家聚會主要是玉珍阿姨家和高老師家“承辦”。

跟往常一樣,玉珍阿姨又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飯菜,還買了許多水果和零食。菡菡扔下書包,連手都顧不上洗,就跟小鱷魚和高老師家的小云飛一起開吃。

“狼吞虎嚥的,搞不清楚的真以為是餓死鬼投胎呢!”韓向檸被搞得很沒面子,狠瞪了女兒一眼。

在玉珍阿姨家,菡菡可不怕她,邊吃邊嘿嘿笑道:“我先吃幾口,吃完跟小鱷魚和飛飛一起玩。”

“就知道玩。”

在別人家,要給女兒留面子,韓向檸沒再苛責。

孩子們吃得很快,吃完就去房間裡玩了,韓向檸和玉珍、高小琴則開啟電視機,一邊繼續吃,一邊看災區的新聞。

高小琴吃了一塊水果,低聲道:“檸檸姐,我爸剛才打電話說陳院長和朱叔也要去西川。”

“我知道,我爸和我媽請他們去的。”

“陳院長去能幫上大忙,朱叔去做什麼?”玉珍不解地問。

韓向檸長嘆口氣,凝重地說:“人死了要收斂,人死了也要死得有尊嚴,至少要擦洗乾淨。”

電視裡每天都統計死亡人數,之前看著雖然難受,但第一感覺只是一串數字,但想到老朱趕過去之後要做的事,高小琴心裡突然變得沉甸甸的,吃什麼都不香了。

玉珍意識到這個話題太過沉重,連忙道:“小魚也不知道在忙什麼,這兩天都沒給我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