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吳政委太會煽情!(第1/3頁)
章節報錯
對濱江市委市政府和長江大橋工程指揮部而言,國家海事局比交通部公安局更重要。所以在位置安排上,老吳同志把國家海事局的方局和長航局的李局安排在陳書記和交通廳李副廳長身邊,把江南海事局餘副局長安排在魯市長身邊。
公安系統的領導自然要跟公安系統的領導坐在一起。
老吳同志不是把交通部公安局的丁局安排在孟書記身邊,而是把孟書記安排在丁局身邊,讓孟書記陪丁局。
同時,因為他早看孟書記不爽,剛才領導又多,乾脆沒給介紹。
等韓渝和許明遠擠過來坐到孟書記身邊,把孟書記和大師兄介紹給丁局,孟書記才知道丁局的身份,再想到剛才居然當著丁局面吐槽薛主任別提多尷尬。
丁局剛才聽得清清楚楚,憋著笑道:“孟書記,濱江分局政委吳國群是我的老同事,我對他很瞭解,他一直在宣傳戰線工作。搞活動,搞宣傳,他是專業的,別說搞一臺晚會,就是搞更大的活動對他來說也不是事。”
“丁局,不好意思,讓您見笑了。”
“這有什麼不好意思的,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有些事是不好比的。”
領導們正閒聊,燈光漸漸暗淡,歡快的民族風音樂響起。
緊接著,燈光再次亮起,幾十個穿著紅色中國風演出服的小朋友出現在舞臺上,前面的小朋友一人手持一條紅色的小龍,翩翩起舞。兩側的小朋友揮舞著鼓槌,奏起歡快的鼓樂。
晚會在歡樂的旋律中拉開帷幕。
紅紅火火的舞臺設計,生動的舞龍表演,一下子點燃了現場的氣氛。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孩子們載歌載舞,把王安石的《元日》當作兒歌,令人眼前一亮。
陳書記一邊鼓掌一邊側身道:“方局,李局,這開場歌舞搞得不錯啊。”
方局深以為然:“音樂編得好,舞也編的好。”
這時候,後面的舞臺緩緩升起,更多的鼓和鼓手出現在舞臺上,最中間是一面大鼓,一個二十來歲的演員帶領二十幾個小鼓手擂鼓。
在歡快激昂的旋律中,又有十幾個穿著練功服的小演員從兩側上臺,排著隊翻筋斗,贏得一陣陣掌聲。
開場舞蹈很震撼,舞臺上至少有四十個小演員。
就在丁局、範局和陳書記、魯市長等領導嘖嘖稱奇之時,一道一道燈柱打向觀眾席的走道,旋律也隨之變得更歡快了。
“小缽頭,甜酒釀,我的酒釀甜又香!”
“用的是上等糯米桂花王,祖代相傳釀酒缸……”
兩隊穿著濱江傳統衣裳的女演員,挑著擔子在兩個“財神”的帶領下,沿著走道邊唱邊往舞臺方向走。
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沈凡坐在陳書記後面,聽著熟悉的民歌忍不住俯身道:“陳書記,各位領導,這是陵海民歌《小缽頭甜酒釀》!好多年沒聽到了,沒想到被搬上了舞臺。”
這首民歌極具特色,帶著濃濃的情意、濃濃的鄉音,真能讓人感受到陵海的沙地文化源遠流長。
陳書記眼目一新,沉吟道:“風俗傳統不能丟,像這樣的傳統文化要挖掘。”
賣酒娘挑的不只是道具,她們真有酒!
載歌載舞到領導觀眾席,前面的酒娘從兩側給老前輩和長航系統各單位先進工作者斟酒,後面的酒娘給領導們斟酒,陳書記接過喝了一口,笑道:“口感不錯。”
“滿籃鮮花滿籃香哎,萬紫千紅好春光哎……”
陵海民歌《小缽頭甜酒釀》剛結束,臺下的演員正準備從兩側出口退場,旋律又變了,開場民歌串燒的第三個環節皋如民歌《倒花籃》開始,演員們從舞臺兩側上臺。
這些年不管什麼文化活動都趕時髦,唱的都是流行歌曲。
像這樣的傳統民歌表演很少,熟悉的旋律激起了觀眾們的共鳴,掌聲一陣接著一陣,經久不息。
“糖粥甜,先吃後給錢。”
“糖粥香,吃了過長江!”
這首民歌是用方言唱的,也只有用方言唱才有味道。
秦主任知道陳書記、魯市長、李廳長和方局、李局等領導不一定能聽懂,微笑著介紹道:“各位領導,這是濱江民歌《賣糖粥》,好多年沒聽人唱過,讓我想起小時候過年,真讓人懷念啊。”
陳書記早聽宣傳部長說今晚的節目不錯,沒想到搞得如此之好,不禁笑道:“通東號子、跳財神,包括這首《賣糖粥》,都是我們濱江的文化瑰寶。不但要挖掘,更要發揚光大。”
“吳國群有點水平,我們自己不當回事,他覺得好,這些節目都是他請幾個區縣的文藝工作者幫著挖掘創作的。”
“他是從大城市來的文化人,懂什麼是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