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105軍特戰團來濱江訓練,陸書記和王市長等領導更重視濱江艦“回家”。

雖然濱江艦是一艘已經服役了24年的老艦,但它是我國自行建造的第一種對海導彈護衛艦。服役這些年,四赴南沙巡邏,是人民海軍首度遠航祖國海疆最南端曾母暗沙的軍艦!

濱江是人民海軍的發源地,與海軍有著深厚的淵源。

1986年8月1日,海軍總部命名其為“濱江艦”,是中國海軍濱江元素的延續,是海軍對於濱江雙擁工作的肯定,也是海軍給予濱江人民的最高榮譽。

正因為如此,每逢重大節日,濱江市委市政府領導都要專門奔赴東海艦隊,去慰問濱江艦的全體官兵,送去家鄉人民的熱情慰問和親切關懷。

再過十幾天,濱江艦就要回家。

對市委市政府而言不只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盛舉。

《濱江日報》和濱江電視臺前天報道了濱江艦即將回家的新聞,用了近二十分鐘介紹濱江艦的情況,反響很大。

軍分割槽和雙擁辦的電話都快被打爆了,好多單位和市民打電話問濱江艦回家之後靠泊在哪兒,什麼時候對外開放,能不能上艦參觀,需不需要門票。

好多學校的校長老師打電話問教委,能不能讓他們組織學生去參觀。可以說濱江艦回家,真激起了全市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

陸書記和王市長很高興,星期一剛上班,就要聽怎麼迎接濱江艦回家以及濱江艦對濱江市民開放的工作彙報。

秦副市長和王司令員暗暗慶幸昨天加了個班,不然今天真不知道怎麼向書記、市長彙報。

“海軍最講究禮儀,濱江艦進港時肯定掛滿旗,海軍幹休所的鄭所長正在請示上級到時鳴不鳴禮炮,如果上級同意鳴禮炮,究竟鳴多少響。我們肯定要組織軍樂隊在碼頭奏樂迎接……”

“老秦,我們濱江有軍樂隊嗎?”

“我問過宣傳部,也打電話問過文聯,他們說草臺班子有幾個,演奏水平不是很高,樂隊成員年齡偏大,形象也不是很好。”

秦副市長沒想到“陸老大”如此重視,指著他正在看的方案,接著道:“我們準備了兩個方案,一是讓師大附小的小朋友去碼頭演奏,師大附小有鼓樂隊。二是從外面請專業的軍樂隊,但要花錢。”

“有些錢能省,有些錢不能省,濱江艦服役24年才回一次家,必須搞隆重點。”

“行,那就從外面請。”

按照草擬的迎接方案,一項一項彙報。

彙報到跟四套班子領導一起迎接的人員名單時,王市長看著秦副市長和王司令員帶來的迎接方案問:“這個沈鳳月是誰?”

“王市長,市裡以前有越劇團,沈鳳月是我們濱江越劇團的老一輩越劇表演藝術家,今年86歲了。”

秦副市長頓了頓,接著道:“解放前陶勇將軍長期在我們濱江指揮作戰,新中國成後,陶勇將軍擔任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司令對我們濱江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我們濱江的關係一直很好。

在他擔任東海艦隊司令員時,我們濱江的黨政軍領導經常帶領濱江京劇團、越劇團和雜技團等文藝團體去東海艦隊慰問,沈鳳月老師就曾經多次參加市文藝代表團去東海艦隊慰問。

她們在艦隊基地禮堂、軍艦和醫院等很多地方表演過,有時候剛到慰問點,就直接在海軍官兵身邊表演。她們在慰問演出之餘,還幫助戰士們洗衣服、洗被子、做衛生。每次離開的時候,雙方都是依依不捨。”

陸書記跟王市長一樣不知道這些,好奇地問:“什麼時候的事?”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事。”

秦副市長話音剛落,王司令員就微笑著補充道:“陶司令會說濱江話,還跟她們用濱江話拉家常。有一年代表團去舟山慰問,因為風浪,很多同志都暈船了。慰問完之後,陶司令拍板用飛機把代表團年紀較大的同志從舟山送到東海基地。”

沒想到濱江與東海艦隊還有這麼一段歷史。

陸書記點點頭,看著名單問:“這個張允衝是哪個單位的?”

“張允衝是現役軍人。”

王司令微笑著彙報道:“提到英模,我們第一個就會想到鹹魚。事實上除了鹹魚之外,我們濱江還有一個享譽全軍的英模,就是這個張允衝同志。”

“享譽全軍?比鹹魚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