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章 驚濤駭浪!(第1/2頁)
章節報錯
就在齊局等人為出訪編隊發來的“及時雨”欣喜之時,韓渝正跟出訪編隊首長以及官兵們一起在茫茫大洋上與暴風驟雨、驚濤駭浪搏鬥!
29號上午,鄭參謀長為爭取主動權,果斷決定讓航速慢的補給艦艦提前10個小時啟航,“深正”艦結束訪問後全速追趕。
不料,航行了三天,低氣壓突然由東南轉向正東,其中心與編隊的遭遇時間提前。
鄭參謀長召集兩個艦長、韓渝和錢船長開無線電會議,研究決定調整部署減速航行。
隨後又決定反向航行!
一邊航行一邊補給。
編隊因此比原計劃推遲向前航行10多個小時,巧妙地避過了航線上的低氣壓中心。為了搶在隨後而到的第二個更強的低氣壓之前穿越風暴區,編隊指揮所再次作出決策:調轉航向,全力闖過去!
編隊就這麼一下子衝進前一個低氣壓的後半部。
海面風力9級,浪高六七米,只見巨浪排山倒海般向艦艇壓來。
儘管“深正”艦在設計上以壓浪能力強、穩定性好為特點,可遇上這樣的驚濤駭浪艦體設計的再好也很難穩定。高高昂起的艦艏,一次次地被巨浪埋進海里,海面激起的海浪直撲二十多米高的駕駛室。
吱吱、咯咯……
七千多噸的艦體不斷髮出鋼鐵擠壓、撞擊的聲響,左右搖擺達30度!
在“深正”艦右弦並行的補給艦噸位大,靠泊在碼頭時像個龐然大物。可此刻如同一葉小舟,在風浪中艱難地掙扎著,巨大的艦艏時而被海浪高高托起,時而又一頭壓進海里,海面上只剩一段艦艉,激起沖天的浪花。
兩艘軍艦陷入持續的搖擺中,理論上說“深正”艦的系統與裝備足以對抗這樣的惡劣海況,但前提是每個崗位都要確保精準操作。
遇上這樣的驚濤駭浪,遠洋貨輪上的海員也會暈船。
海軍官兵一樣是海員,並且官兵們沒怎麼經歷過這些,每個人都是抱著桶在裝置前,一邊吐一邊操作。
整整一天時間,包括鄭參謀長和沈政委在內的全體官兵什麼東西都沒吃,就這麼寸步不離守在戰位上,大家夥兒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按時抵達。
韓渝經歷過比這更大的風暴,跟同樣經歷過大風大浪的錢船長一樣沒有暈船。
他堅守在“深正”號的艦橋上,由編外機電長搖身一變為氣象觀測員,研究分析剛收到的衛星雲圖和海洋氣象資訊,時刻關注低氣壓的變化,以便首長及時作出決策。
錢船長則堅守在補給艦的駕駛臺,協助王艦長指揮。
補給艦就是一艘特種貨輪,論遠洋貨輪的駕駛經驗,尤其應對風暴的經驗,十個王艦長加起來可能都不如經驗豐富的錢船長。
低氣壓一個接著一個,韓渝把標註好的氣象圖紙攤在指揮台上,扶著指揮台彙報道:“首長,看樣子我們又要調整航向。”
鄭參謀長暈船暈的難受,不知道吐了多少次,強打起精神看了看圖紙,回頭道:“小楊,根據氣象資料,制定新航線。”
“是!”
“小韓,辛苦了。”
“不辛苦,這是我職責。”
不經歷下大風大浪,怎麼檢驗深正艦和南倉艦的效能,部隊又怎麼才能真正形成戰鬥力?
鄭參謀長雖然暈船暈的難受,但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緊攥住一個吊著的扶手,看著一股剛拍上來的巨浪,沉吟道:“如果這不是一條新艦,在這麼惡劣的條件下航行,後果真難以預料!”
必須承認,首長的話有一定道理。
如果換作錨泊在盞江基地的那些老舊艦艇,遇到這樣的惡劣海況,大家夥兒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禱,連遺書都用不著寫,因為寫了很可能會沉入海底,家屬是很難有機會看到的。
想到之前竟覺得深正艦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居然有些失望,韓渝發現自己之前太狹隘了。
不管做什麼都要一步一步來,尤其海軍建設,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然也不會有“百年海軍”一說。
就現有的條件,首先要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
先有了,再去考慮好不好,夠不夠先進。
並且可以利用檢驗的機會鍛鍊隊伍、培養人才,畢竟光有艦艇沒有能夠操作先進艦艇的官兵也不行。
韓渝正胡思亂想,扶著艙壁蹲在角落裡的沈政委終於吐完了,頂著劇烈的晃動小心翼翼地挪過來,緊攥著指揮台焊在甲板上的一腳,有氣無力地說:“鹹魚,沒想到你有點懂氣象?”
“只要是甲板部的高階船員都要懂,畢竟航海技術是一門涉及海洋、氣象、地理、物理和數學等多個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韓渝深吸口氣,想想又苦笑道:“可惜時代變了,跑船現在不吃香。不管你是船長還是大副,也不管你的航海經驗有多豐富,在很多人看來都只是跑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