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八章 最艱險的航程!(第1/3頁)
章節報錯
編隊在馬來西亞短暫停留,按計劃再次啟航,透過國際海運最繁忙的馬六甲海峽,橫穿印度洋!
“護航船長”的重要性在透過馬六甲海峽時得到了體現。
相向而行和迎面而來的貨輪一艘接著一艘,尤其在會讓時要按航行規則透過無線電與對方取得聯絡,確保不會發生碰撞。
海軍艦艇是浮動的國土,只要出來了就代表國家。海軍的禮儀也很重要,每個細節都要注意。
比如遇到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國家的軍艦和商船,要在近距離的預測範圍內,將國旗降到旗杆的三分之一處再逐漸上升,收到此禮儀的船也會掛上國旗先降後升。
海上敬禮的順序一樣重要。
商船遇到軍艦,商船先行禮。
軍艦遇到軍艦,等級低的軍艦先行禮。
只有掃雷艦或掃雷艇,才無需遵照按等級行禮的規則,無論等級多高的艦艇,哪怕是航空母艦,見著掃雷艦或掃雷艇都得敬禮鳴笛……
也許是某種歷史的巧合,這次出訪編隊的一大段航線是沿著500多年前鄭和七下西洋的航線航行。
從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間,鄭和率領200餘艘寶船組成的龐大船隊,先後7次往返於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途遍訪了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的30多個國家,最遠抵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岸。
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整整早87年,比迪亞士發現非洲好望角早82年,堪稱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先驅,可很多隻知道哥倫布,不知道鄭和下西洋。
7月28日,艦艇編隊安全抵達古老而陌生的非洲大陸,首訪坦尚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
再過兩天就是八一建軍節,按訪問計劃官兵們要在海上過節。
兩位首長跟中國駐坦尚尼亞大使商量了下,決定提前慶祝。在“深正”艦的後甲板飛行平臺,機庫大門上高懸紅底白字的巨大橫幅: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大使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慶祝“八一”建軍節招待會!
甲板上搭起了巨大的綵棚,綵棚四角宮燈懸掛,四周彩燈環繞,艦上的滿旗隨風飄舞,遍佈艦體的輪廓燈,把港口照得通明,一派節日的喜慶氣氛,出訪艦隊官兵和各國朋友一起提前迎來了中國人民解放軍73週年慶典。
伴隨著《喜洋洋》、《步步高》、《紫竹調》等一曲曲歡快的中國民樂,一批批客人登上戰艦。
他們中有身著禮服的坦尚尼亞國防軍和海軍將領,有幾十個國家駐坦外交使節和武官夫婦,有中國大使館、我國援坦專家組以及華人、華僑代表。
不同膚色的賓客歡聚在中國軍艦上,共慶中國軍隊73週年的誕辰。
在晚會上,吳參謀遇到了一個會講點華語的坦海軍上校馬薩里。
這個有著30年軍齡的上校,和他的許多同行一樣,都曾在中國海軍接受過專業培訓。
談起這段經歷,上校顯得格外激動和自豪。
交談中,他連說帶比劃,生怕別人聽不懂,突然說他會唱京劇《我們是工農子弟兵》,說著便手舞足蹈地唱了起來。
京腔京韻和著他那不準確的發音,逗得周圍的人轟然大笑。
美國駐坦武官傑卡林少校也參加了晚會,他對“深正”艦表現出濃厚興趣,不時地問沈政委“貴艦在海上是如何補給的?”“艦上的裝備都是中國造的嗎?
當得到明確的答案後,他翹起大拇指聲稱“看得出,貴艦有相當高的科技水平和遠航能力。”
論科技水平,中國軍艦跟他們美國軍艦有很大差距。
吳參謀可不相信他的鬼話,畢竟恭維別人堪稱他們的口頭禪,況且武官是做什麼的,武官就是公開的間諜!
正因為如此,軍艦不是所有區域都對他們開放的。
吳參謀轉了一圈,確認沒什麼人注意,飛快地取了點餐,不動聲色走出涼棚,來到不但不對外開放,而且正忙的熱火朝天的機艙。
“鹹魚,歇會兒,吃點東西。”
“你怎麼來了,你不在上面陪客人,跑這兒來做什麼。”
韓渝跟機電部官兵們一樣穿著工作服,手上、身上甚至臉上都沾有油汙。
正在連夜搶修的是主機鍋爐!
之前發現補給艦油艙的密封性有問題,可油艙裡裝滿了油料,這些天軍艦又在海上航行,只能簡單封堵,不可能全面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