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名船號再次變成陵海拖012的001,拖帶十三條駁船,經過一天半的等待終於過了船閘,進入了大運河江北段的第一個湖泊--邵伯湖!

傍晚的邵伯湖,湖天一色。

隱隱可見兩岸綠樹成蔭,鬱鬱蔥蔥,好似綠色的長龍,盤繞著清澈的湖水。

臨湖遠眺,煙波浩渺,魚帆點點,一望無際。驀然回首,貨船仍穿梭如織,見證著大運河繁華的前世今生。

長江濱江段的船隻很多,但江面也很寬闊。

只有進入了大運河,才能真正感受到船舶的密度有多大。

放眼望去,前後左右都是船。

從船名船號上看,有江、魯、豫、徽、申、浙、贛等十幾個省市的船隊和掛機船通行。

即便進入了水面寬闊的邵伯湖航段,依然要小心翼翼,既不能撞到人家的船,也不能被人家的船撞上,並且要時刻留意水深,以防擱淺。

對講機裡,又傳來的王隊長的命令。

“各船注意,各船注意,準備搖櫓!”

“一號收到。”

“二號收到。”

“三號收到,準備搖櫓。”

……

確認拖帶的十三條滿載黃沙的駁船船員都收到了,王隊長大吼一聲:“櫓前!”

隨著王隊長的一聲令下,船隊在陵海拖012的拖帶下,緩緩調整航向。

這不是正式的航海口令,而是內河船隊多少年來傳承下的指令,說是指令又有那麼點像船工號子。

搖櫓,指的是要調整航向。

櫓前,意味著整個船隊要向左打舵,櫓後意味著要向右打舵。

要知道這是由十三艘單艘船長四十多米的駁船組成的大長龍,單幫好幾百米,在如此狹窄的航道里無論轉向還是轉彎都不是一件容易事。

這要求拖輪駕駛員必須具備高超的操作技術,操舵和用車都是一人,俗稱自拉自唱。

不像大型船隻航行操作,駕駛室操舵用車都是由舵工和當班大副或二副、三副來完成。

不誇張地說開海輪的船長,都不一定能駕駛好這樣的拖帶船隊,而這樣的船隊又恰恰是內河水上運輸的主力軍。

十三條駁船共裝載了一千三百多噸黃沙,如果在岸上,需要一百多輛十噸的載重卡車才能運走。

其運輸成本遠低於汽運,比鐵路運輸都要經濟。

但韓渝從未想過學拖帶大長龍的駕駛技術,因為這不是三四年所能學會的,況且現在也沒時間去學。

計劃總是不如變化。

第一批搶運煤炭的兩支船隊在進入大運河之後,被從裡下河進入大運河的船隊和個體掛機船給攔腰“切斷”了。

航道狹窄,而且要遵守水上的交通規則,不是想超船就能超船的。

何況船隊超船隊更難更危險,相互之間的距離就這麼被越拉越遠。

加之在排隊等候過閘時船隊跟掛機船要分開錨泊,隨行的掛機船也被“打散”了。

再想到有七八個船隊和上百條掛機船在邵伯船閘外等候,韓渝幾乎敢斷定由陵海拖103拖帶的518船隊,以及隨行的十幾條掛機船,已經被拉開了近一天半的航程。

徐所在後面的船隊,徐所想追上是完全不可能的,除非自己這邊的先頭船隊找地方錨泊等候。

但坐等一樣不現實,要知道這是一支船隊,包括追上來的七條掛機船,一共二十條從事水上運輸的船。

每條船每年要上交那麼多費用、要交保險,航運公司要給二十幾個船員發工資。

個體掛機船主一樣要核算成本。

如果先過閘的這些船靠岸停泊二十四小時,經濟損失會上萬。

那些水匪河霸之所以敢敲詐勒索國有船隊,既因為其人多勢眾、好勇鬥狠,也是因為知道船隊不敢跟他們糾纏,畢竟這個時間真耽誤不起。

陵海拖012這邊只有韓渝、馬金濤、呂向平三個幹警和朱寶根、梁小魚等幾個聯防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