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向檸跟小鹹魚走了,港監局那邊只能由余秀才親自聯絡。

剛剛過去的這二十天沿江派出所過得很憋屈,作為長江水上交通安全的主管部門,港監局過得更憋屈。

馮局接到值班人員彙報,得知徐三野要扣八條漁船,要抓四十幾個堵塞航道、搶劫船隊、毆打水手的犯罪分子,覺得有必要借這個機會震懾下那些擾亂長航運輸的不法之徒。

不但同意出動監督36、監督37、監督39和剛入列暫時沒有編號的小快艇參與行動,而且建議聯絡漁政站。

漁政雖然是查處非法捕撈的主管部門,但在長江上的幾家執法單位中實力最薄弱,這一點從單位的行政級別上就能看出來。

濱江長江港航監督局是垂直管理的正處級單位,濱江港公安局是隸屬於交通部公安局的正處級單位,海關一樣是正處級。

人家都是“局”,漁政只是個“站”。

餘秀才跟他們不熟,也不認為他們能幫上大忙,但考慮到他們有執法權,乾脆委託港監局代為聯絡。

馮局把這個工作交給了今天正好值班的船檢科董科長。

港監跟漁政在工作中有很多聯絡,在船舶檢驗上也有淵源。

港監的船檢部門和漁政的漁業船舶檢驗部門原來是一家,機構改革之後分開來了,各檢各的。

董科長跟漁政站分管漁船檢驗和漁船船員考試發證的鄭副站長很熟,本以為鄭副站長今天不一定上班,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撥通了漁業指揮部的電話,沒想到鄭副站長居然在。

“老鄭,人家要出動幾十個幹警,要動員五十個基幹民兵,沒跟你們要一分錢,這樣的好事去哪兒找。你趕緊問問魏站長,參不參與行動,要不要搞一次聯合執法。”

“魏站長在江上,我現在聯絡不上。”

“他親自去江上執法了,靠你們單打獨鬥能解決問題嗎?”

“今天主要是陪記者去江上看看情況的,當然,看到非法捕撈的也要驅趕。”

“陪哪兒的記者?”

“濱江人民廣播電臺新聞部的,姓王,叫王祥廣,就是去年曝光濱江港附近小偷多,曝光濱江港和白龍港黃牛多、船票難買的那個記者。”

濱江的新聞記者和通訊員加起來不少,但專門搞輿論監督的記者不多。

董科長沒見過那個王記者,但不止一次在報紙上看過王記者的新聞報道,也不止一次在收音機裡聽過王記者採寫的新聞。

王記者的新聞報道好像都是負面的,只要被他盯上的單位和個人都不會有好果子吃。

上次聽朱大姐說王記者報道過沿江派出所,寫了一篇《我駐長江尾,守護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新聞。

當時都覺得奇怪,不敢相信王記者會說別人好。

董科長很直接地認為是漁政站應該是病急亂投醫,想請王記者好好報道下江上正在發生的事,看能不能透過輿論引起上級注意。

可王記者再厲害也只是濱江人民廣播電臺的記者,就算採寫的新聞能發濱江日報的頭版頭條也解決不了問題。

畢竟這涉及到兩個省市的十幾個區縣,如果把漁船來源地算上,可能涉及七八個省市的幾十個區縣,你管別人不管有什麼用。

不過話又說回來,媒體曝光下總比岸上的人對此一無所知好。

董科長定定心神,說道:“老鄭,行動時間暫定在明天早上六點半,大隊人馬夜裡十二點從白龍港出發,趕到我們這兒大概一點四十左右,你們在十二點前給我回復就行了。”

“董科,你們打算夜航!”

“放心,人家的執法救援船上有雷達,有水深探測儀,甚至有迫擊炮。”

“要迫擊炮做什麼?”

“必要時發射照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