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企畫部(第1/2頁)
章節報錯
接下來。
長野直男閒來無事,便開始深入瞭解井植良田所說的那些話,透過報紙和一些記憶,還真讓他整理出來不少有用的東西。
1984年大藏省和美國財政部共同成立“RB美元日元委員會”,透過該委員會,美國為曰本提交多份報告書,提供全方位諮詢,並指導具體運作金融開放。
而這個委員會,最終幫助曰本推動了日元國際化。
隨著日元/美元協議簽訂,曰本金融市場開放,主要包括利率市場化,允許外資金融機構進入RB以及貨幣市場,推動日元國際化,國際債券發行,放鬆外匯交易,放鬆直接投資的限制等。
同年4月,摩根士丹利成立東京分行並授予證券業務牌照;12月,對外資機構開放包銷日元債券業務。
到了85年,政府發表了《關於金融自由化、日元國際化的現狀與展望》公告。
隨著國際資本管制的放鬆,本土企業在海外資本市場發債成本低於國內,獲得資金規模不斷擴大,迫於競爭壓力,大藏省不得不廢除了企業“適合發債基準”,規定無論何種企業只需獲得一家信用等級評定公司給予的信用等級評定,就可以發行企業債券。
在此背景下,社會融資條件的便利推升了全社會槓桿率,加上曰本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協議》簽訂後日元匯率年均上升5%以上,大量熱錢湧進股市、房地產行業,帶來了瘋狂的上漲。
到了87年10月,大藏省宣佈實施融資融券等系列金融自由化措施,摩根士丹利首先獲批融資融券資格。
又在去年,也即是88年,開始設立TOPIX期貨、Nikkei225期貨,外資與內資機構被同時允許進入市場。
將這些東西整理出來。
長野直男便大概明白井植良田所說的那些話是什麼意思了。
很顯然,在華爾街眼裡,東京交易所的TOPIX股指期貨和大阪的Nikkei225股指期貨,都是一個很好的做空工具。
不過華爾街算錯了一樣很重要的東西。
如果在其他國家,有了融券資格,華爾街投行就可以從市場融券來砸盤,然後從股指期貨和對賭協議上獲利。
但曰本不一樣。
曰本的排外性世人皆知,對外的時候異常團結,各大財團也向來同氣連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市場股票數量有限,只要聯合起來壟斷市場的籌碼,想做空確實是不可能的。
融券?
籌碼都在各大生保和都市銀行以及財團手裡,只要聯手不放出去,誰也別想從市場融券,單憑市場那些籌碼,基本上不可能對市場形成衝擊。
這麼說的話,摩根和所羅門死的倒是不冤枉啊。
到這裡。
結合知道的未來,長野直男便明白高盛為什麼會又搞出來一個日經看跌期權了。
再堅固的堡壘,總是從內部被撕裂的,在這種絕對控股的市場想要擊潰對手,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內部利益發生衝突。
而將日經看跌期權賣給各大保險公司和央行,看似是在送錢,卻等於埋下了一顆分裂的種子。
長野直男感覺自己隱隱抓到了一條線,這樣的話,在生保和都市銀行眼裡,華爾街估計就是散財童子的形象。
不過一直以來,曰本這邊是被動等著獵物上門,自己倒是可以提出更激進的辦法。
比如,代表會社主動去找高盛談談。
那麼就從進入曰本生命保險實習開始吧!
第二天。
到了去曰本生命保險實習的日子。
所謂實習,和長野直男以前理解的實習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