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三伯”典故(第1/2頁)
章節報錯
公主殿內,嶽錦秀故作豔羨地看著眼前景象,和徐清陽聊著,實則是嫉妒徐清陽為了蕭玉華的及笈這樣精心準備。
徐清陽有些哭笑不得
“你是丞相之女,日後的及笈禮自然也不會差的,屆時我也會盛裝出席。”
“那你還是徐氏的正房嫡女呢,你們徐氏可是世家,你的及笈禮場面定然不會遜色於我。”
徐清陽看著嶽錦秀,給嶽錦秀看的有些無所適從,“你這麼看我做什麼?”
“從前我們一同聽三伯講課時,我覺得你應該是不喜奢華之人,怎的今天說起話來,我竟覺得你是愛慕虛榮之輩?莫非是我看錯你了?”
聽徐清陽取笑自己,嶽錦秀也不惱,“這從前啊是見識短淺,如今見得多了,清高不起來嘍。”
兩個女孩兒相視而笑。嶽錦秀突然想起一事,連忙問道,“我有一事不明,還請姑娘告知。”
徐清陽也瞬間故作嚴肅起來,“卿所問,吾定如實相告。”
嶽錦秀微微一笑,“我記得你父親是徐氏長房嫡子,徐先生雖也是嫡子,卻排行第三,應該叫三叔才對,怎的就叫三伯呢?”
“是因為那年父親隨陛下起兵平叛時,有一戰在嶺關口,三伯為救父親擋下了一支毒箭,大夫為其救治兩天一夜人才醒。父親又自責又懊悔,於是便說,‘徐綦應為兄,吾應為弟。’但三伯不肯,覺得有違禮法。故而我們幾個出生後,都稱三伯,以示不忘其救命之恩。”
嶽錦秀聽後不自覺地點了點頭,“原來還有這樣一層典故,兄友弟恭,徐氏的家風真是讓人敬佩。”
“三伯雖說對父親有救命之恩,卻從來不自視甚高。家中的家主名義上是祖父,實則已經由父親全權做主。父親做什麼決定,不問二叔,卻要去問一問三伯。三伯從來沒有反對過,我的幾位兄長也都效仿。”
“清清,我有時候真是羨慕你。你父親未曾大肆宣揚多愛你母親,卻只有你母親一個妻子。人人都知道我父親敬愛我母親,可他卻納了四房妾室。我一點也不喜歡在府中,看著她們一面對我母親諂媚,一面又乞求父親寵愛,實在是讓人難受。”
徐清陽握住嶽錦秀的手,她知道嶽錦秀在府中過的不順意。嶽席七八個兒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她身為嫡女,要大度,就免不了忍下一些氣。
“皇后娘娘駕到~”
女官的聲音打破了嘈雜,場面瞬間安靜下來,眾人趕到場地正中間,
嶽錦秀趁機小聲對徐清陽說道,“我們一會兒不要坐在一起了,免得被父親知道我們交好。”
來不及回應,崔皇后已經現身,徐清陽隨眾人一起跪拜,
“妾身(臣女)拜見皇后娘娘。”
崔皇后儀態萬千,站在眾人面前給人一種溫婉大氣的感覺。
“都起來吧,諸位今日給華兒慶宴,辛苦了。不必拘謹,入宴吧。”
這場宴會設定的別有心意,是根據蕭玉華的宮殿而設定的。殿內設了七張食案,主位是崔皇后,左邊第一位是蕭玉華,隨後是蕭叢之妻白玉,嶽席之妻趙氏。對面的三個位置是其他幾位夫人。
外面的宴席則是在園中,橋上,廳中。女孩子們都安排在了園中,嶽錦秀為了不讓人看出來她和徐清陽關係好,特地沒有挨在一起。
姑娘們的順序是按照其父親官職大小排列,兩人中間只隔了一個人。
這時香菱附在徐清陽耳邊,“姑娘,您對面坐的那位穿著橘色衣衫之人,就是蕭家姑娘。”
徐清陽抬眼望去,見蕭蘭心安安靜靜地坐著,宛若一幅畫,讓人看了就移不開眼。
“這容貌,真是好絕色。”
殿內,菜品已經上的差不多了。崔皇后看了看幾人,說道,“每年都能和各位相聚,真是本宮一大幸事。”
趙氏說道,“承蒙皇后娘娘不棄,也是妾身們的榮幸。”
兩杯酒後,崔皇后看著幾人不免想起從前,言語中多了幾分憧憬的味道,
“本宮第一年的千歲,你們就都在。那時大家都還是青春年華,如今孩子們都大了,這容顏也消散了。”
眾人也都想起年輕時的時光,不免陷入了沉思。
“當年,張昭可是名滿天下的才女,卻芳年早逝,讓人惋惜。”
見崔皇后傷心,白玉立刻出言寬慰道,“娘娘,今日是公主的及笈,莫要想這些不開心的事了。”
崔皇后這才回過神來,“是是是,本宮啊一看到你們這些舊人,就愛想起那些往事。誰叫咱們幾個,是一路走過來的呢。對了,本宮記得張昭那女兒,今年也應該十歲了吧。”
“母后好記性,清清今年剛好十歲。女兒還記得,幼時清清隨徐老來宮中,小小的人長得玲瓏剔透,可愛至極。那之後清清總會進宮陪女兒”
“去,把那孩子叫來給本宮相看相看。還有岳家的,蕭家的兩位姑娘一起都叫過來,本宮記得她們年歲都差不多。”
得到命令後女官快步來到園中,找到幾人,“徐姑娘,嶽姑娘,蕭姑娘,請三位姑娘隨下官走一趟,皇后娘娘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