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兩名驛夫這樣篤定,我反而越發好奇了。

而後抬頭看去,只見茫茫山道一路向上,兩側樹蔭濃雲遮蓋,涼風吹拂,便連我手中的傘都顯得格外多餘了。

不過,若想看到山巔,這才剛剛起步呢!

一路跟小蓮燈籠和白宣聊著天,倒並不覺得時間漫長。而中途果然如這兩名驛夫所說,有人挑著擔子,裡頭裝著竹筒和簡單的饅頭糕餅,在這山路上叫賣。

我叫他二人停了下來,此刻好奇的問道:“老丈,您是住在這山上嗎?”

“不是,”老人家顯得格外侷促:“我們是住著山腳下的,每日這樣挑著水和糕餅在山上來回走動,若有貴人需要,也能多掙幾個錢。”

他說著,又略帶不好意思的笑了起來:“年紀大了,倘若抬轎的話,爭不過年輕小哥們的。”

可瞧他那副擔子,重量可不比擔著一個人更輕鬆。恐怕是那些貴人們看他年邁,這才不放心吧。

可見朱門酒肉,民生仍是多艱。

我嘆了口氣。

如今約摸才行了半個時辰,樹蔭中仍是漸漸溫熱起來,我便笑了笑:“勞煩,拿兩筒水來,再來兩個饅頭。”

“好好!”老人家忙不迭笑開了:“貴人,我這竹筒都是新近才做的,邊緣光滑著,絕沒有一根毛刺!三文錢一筒。饅頭上等精面做的,一文一個。咱們這山上,要比山下要稍貴一些。”

我點了點頭,直接數出20枚銅板來遞過去:“多的便請老人家你也好好吃上一頓吧。”

而後又將遞過來的竹筒,一前一後分送給兩名正在歇息的驛夫。

“你們走這一段路也頗為辛苦,饅頭若是不想吃可以放起來帶給家人。水還請喝著。中途若要方便,我也不著急趕那一時半刻的。”

那對父子對視一眼,而後全然是一番歡喜的神色!

“多謝貴人。”

而後,父子二人咕嘟嘟喝起了水,果然是將饅頭摘了張樹葉包裹著,塞入懷中。

就這樣一路走走停停,歇了三回,每一回我都要從不同的人手中買下兩筒水,兩份吃食。

等到到達山巔之時,這兩名驛夫的腰間已經掛了個布兜了,水倒是老老實實全喝了——原本這也不值什麼錢,只竹筒沒捨得丟,掛在了軟轎後頭。

叮鈴哐啷,倒頗有一番野趣。

“貴人請看,再往上走10個臺階,就是咱們青玄觀的門前道場了。”

大約是一路行來的水和糕餅,這兩名驛夫格外妥帖:“如今正午時分,這裡並無太多人。倘若逢老君生辰,這裡密密麻麻,不知要聚集多少達官貴人!”

“無妨。我也不是來瞧熱鬧的,反而是想跟道長們多見見。”

此時此刻,這建於懸崖絕壁的高高道宮,已有一面完整出現在我的面前。

硃紅色的琉璃瓦彷彿撒了散碎的金粉,在日頭的照耀下,竟生出了燦燦的光輝。

飛簷拱腳,廊簷樓閣,說不出的壯美與道家氣象。

好生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