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玄武(1)(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知不覺間,留光客這傢伙也成了我的旅舍之中經常光顧的一員,不過關於這個酒鬼喝醉酒斷片不給錢的事,我屢試不爽的用上了貴重物品抵押的計量。後來這傢伙也不知道怎麼了,似乎一直都沒有找到作畫的靈感,所以,當他提出封筆之時,整個店裡的人包括我與朔在內,沒有感到絲毫的震驚。
留光客焉了,抱著懷裡空的酒罈趴在了桌上,他的灑量確實好,不過在‘浮生若夢"的面前還是不夠看。
“喂,我說你們……一個個的就這麼平靜的反應啊?”
“不然呢?”我無奈的攤開了手聳肩,冷冷的瞥了他一眼之後繼續對賬。留光客這時賭氣似的掏出了自己最寶貝的‘生花筆",放入錦盒,再裝模作樣的貼上封條,以此明志。我心下暗想:讓一個畫師痛苦惆悵的也許並不是封筆,而是來源於靈感的枯竭吧。
“嗚嗚嗚……封筆之痛令本仙痛心疾首,本仙還要再飲它個‘三大壇"。”留光客的臉上哪有什麼封筆的惆悵神情,一手舉起空了的酒罈醉醺醺的說道,踉蹌間酒罈‘砰"的一聲落地裂成了數塊。我神色淡然的掃了一眼,說:“再記一兩銀。”
“店裡的‘浮生若夢"快沒了。”朔側身坐在高處,幽幽開口。
我輕笑,從櫃檯的抽屜裡取出了一枚龜殼來,這龜甲色澤圓潤若包漿核桃,搖晃時裡面的幾個銅板微微作響。朔來了興致,從房樑上一躍而下,穩穩地落在了我的跟前,不掀起一粒塵埃。@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他修長的手指一動,從我的手中將龜殼接了過去,細細的端詳了起來,語氣肯定的說:“龜者,太陰之化生也。上應玄武之宿,下應水位之精,天地一靈物耳。本座竟不知,你與玄武之獸有過交集。”
我接過他的話,用絲帕輕輕的擦拭著龜甲下的塵灰,說:“禹王之世,神龜負文,故是以洛書出焉。聖人則之,因取其陰腹灼以陽火,陰陽相激,而遂成文法。龜卜興於商周,最廣泛應用於殷,在當時只有王室貴族才有資格使用。”
大石頭趴在櫃檯上,滿臉不解的問:“不就是一隻破烏龜嗎?還不遍地都是。”
“你有所不知。”我故作賣關子的一笑,果然不出三秒,大石頭終於忍耐不住的繼續追問我了。
“老闆娘,你快說吧,急死我了。你是怎麼知道龜卜的這些習俗的?”
“我先說說龜卜的來歷和用途吧,龜卜呢也屬於骨卜,比枚卜(銅錢卜)高階,因為人類認為動物皆有靈,龜的壽命長靈性也高,所以自然也就成了‘卜"的不二之選。根據記載,最早關於‘卜"的資料,是商周時代刻有卜辭或占卜符號甲骨。
當時,在人們決定重大事項之前,例如嫁娶、狩獵、討伐等等,都要用火灼龜甲或牛的肩胛骨。然後再根據灼開的裂紋來推測人事的吉凶,這種佔法,古稱為龜卜。至於準確性嘛,信則準,不信則不準,我只能這麼說。”介紹間,我裝模作樣的搖晃起龜甲放在耳邊聽著聲響,而後又將龜殼之中的銅錢倒出,錢幣呈‘一"字排開。
看熱鬧的眾人不明所以,只等著我來解答呢。
我,依舊不溫不火的大家介紹著:“對於‘龜卜"的方法和要求眾多,所以想要準備一次卜卦也不是簡單地事。這其一呢,就是要‘選龜"。龜甲以大者為佳,小者不用。顏色呢要以黃白明潤為佳,灰者昏暗者不用,還有就是……老而枯朽者不用。看我這個龜甲成色就是上好的,怎麼樣?”
“好像隱約能夠感受到一股妖氣呢~”杌荒笑顏如花風情萬種,說話的聲音妖嬈如水似能攝人魂魄,我連忙收回了視線,只想著這妖精勾人的本事果然又長進了。
“自然,這龜甲可是我好不容易得來的,花了我不少銀子。”不過也好在花的再多也只是銀子而不是金子,否則的話,我一定會肉疼死的。“至於這裡面的龜呀早就已經死了,。(本章未完!
第一百一十六章 玄武(1)
就是不知道這龜殼是如何遺留下來的,而且輾轉許久才終於到了我的手上。言歸正傳,繼續說。龜卜方法分步驟:選龜、攻龜、灼契、佔龜、佔坼。
所謂‘攻龜"呢,就是指在龜板正中有一條自下而上的直線,稱為"千里路",橫線,中間三條紋線間的空白處,皆可以刻劃,至於刻劃的內容隨意,大多是寫上一些關於宜否的問題。在龜板之上,東曰甲乙,西曰丙丁,正中旁連兩牆曰腰金第一,直紋之下腰金之上橫而方平者曰沖天,凡佔惟此方為驗。
這第三便是‘灼契",用碳粉一兩,鉛粉三錢拌勻,而後再用棗泥和之而成塊狀,粗細如筋,長三四分,名曰三一丸。所謂灼龜之法呢,必須‘金木水火土俱全,以碗盛水,置錢其中,用界尺架於其上,然後放龜板,刻字者向下,近肉者向上,用三一丸灼燒。”
“如果我理解的沒錯的話,‘龜卜"的第三步是要用火燒吧?那豈不是說明,一個龜甲就只能占卜一次了?”大石頭舉手提問。
“那是自然。”我回答。
“光是一次占卜就要如此大費周章……難怪只有皇家貴戚才能使用。”杌荒所有所思,又道:“世人皆道‘一騎紅塵妃子笑",卻殊不知‘福禍卜成老龜憐"啊~”
我想也是,人活一世尚苟且,死後連自己的屍身都要入土為安或是焚化飛灰,卻拿這些靈長的動物的軀殼來行荒唐之事。我是不信占卜之術的,我即是神,天意如何為神者總能揣摩一二,又何必藉助於人力……人類渺小而頑強,儘管如此,於天而言如同螻蟻的他們想要就藉此揣測天意,未免還是有些太過於不自量力了。
我的腦海中,又浮現了離別之時老者那滄桑而又有力的聲音,他說:“請店長務必善待老朽的摯友,此物……最是通靈。”
摯友麼?
我曾經也有過摯友,只是如今……他們大多數都已經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