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妙玉登場(第1/3頁)
章節報錯
探春帶著《慶報》離開了榮慶堂,回到了自己屋裡,迎春、惜春、林黛玉一直在此等著她呢。
“給我瞧瞧。”當著這幾個姐妹的面,林黛玉可不會客氣,率先找探春要起了《慶報》。
每一期的《慶報》,林黛玉都會看,她可是林黛玉啊,由此可見,《慶報》的女讀者確實已經廣大。
而林黛玉關注《慶報》的原因跟探春類似,她很喜歡詩詞,透過《慶報》可以讀到當今的優秀詩詞散文,她也對賈芸很有好感,把《慶報》視為關注賈芸的途徑。
另外,也是因為她們這種內宅姑娘,娛樂活動屬實太少了,尤其是如今處在禁止延宴音樂的國孝期間。
別看第一期《慶報》的“副刊”刊登的都是對賈芸歌功頌德的詩,讓林黛玉不喜,但後來的《慶報》,“副刊”刊登的詩詞散文一般都是優秀作品,因為賈芸讓程華年認真對待選稿,別因關係戶而刊登水平低下的作品。
探春沒立刻將《慶報》交給林黛玉,而是先微笑著說道:“這期的《慶報》很有看頭的。”
林黛玉、迎春、惜春聞言都好奇了,惜春率先問道:“有何看頭啊?”
探春道:“上頭刊登了一首皇上親自寫的詞,這首詞可是極好的,而且,這首詞還是皇上寫寶姐姐的呢,足以見得,皇上是……是個會疼女子的,也是……是個很疼寶姐姐的。”
說完這話,探春自己漲紅了臉,林黛玉、迎春、惜春也都有一點子臊意,不過三人也更加好奇了。
“給我瞧瞧吧。”林黛玉再次開口。
探春這才將《慶報》遞給林黛玉,惜春走了過來:“咱們一起瞧吧。”
迎春倒是有些矜持,沒跟二人一起看。
林黛玉和惜春挨在一塊兒坐下,林黛玉翻了翻《慶報》,見賈芸的詞在“副刊”上,便跳過了“新聞”版塊,率先認真看起了賈芸的詞和程華年的詞評,惜春跟著一起認真地看著。
看的時候,二人都沒說話,看完後惜春將報紙遞給了迎春,隨即發出了讚歎:“這首詞寫得果真極好,皇上也果真很疼寶姐姐。”
林黛玉則沉默不語,既是在心中回味那首詞,也是因為對薛寶釵羨慕了,這羨慕也轉化成了鬱悶。
迎春看完後也發出了一句讚歎:“沒想到他的詞竟寫得如此之好。”
對迎春而言,這麼一句簡單的讚歎,就足以說明她很喜歡這首詞了,事實上,她也羨慕薛寶釵了……
最羨慕的還是探春。
探春情不自禁在心裡悄悄想著:“可惜我沒能早知道他如此擅長詩詞,早知道的話,當初他還不是皇子的時候,我便可以求他為我寫一首詩詞了,如今是沒這種機會了,我都已經好久沒見到他了,想見他一面都很難了。”
……
……
早在今年春天的時候,榮國府的大觀園就已修建得差不多。
當時,王夫人讓林之孝家的邀請了一個特殊的尼姑來大觀園櫳翠庵居住,這尼姑便是正冊十二釵之一的妙玉,排名還在王熙鳳、秦可卿前面。
妙玉出生於蘇州的一個官宦之家,嬰孩時就多病,因聽人說須得出家才會健康,妙玉三歲時便在蘇州的玄墓蟠香寺出家,做起了帶髮修行的尼姑。
去年,妙玉十七歲,她的父母已雙亡,家庭已敗落,就在這一年,為了瞻仰觀音遺蹟並貝葉遺文,她跟著師父來到神京城,住在了西郊的牟尼院,身邊還帶著一個小丫鬟和兩個老嬤嬤。
不料,就在去年冬天,妙玉的師父突然病逝,而師父在病逝前留下遺言,說妙玉若回蘇州,衣食起居都是問題,讓妙玉繼續住在牟尼院,以後會有去處。
今年春天,因大觀園修建得差不多了,而王夫人信佛,要找尼姑住進大觀園,林之孝家的得知妙玉之事,便找了妙玉。
林之孝家的找了妙玉兩回,第一回被拒絕,因為妙玉性格很孤傲,第二回林之孝家的帶著王夫人的命令和一份請帖去請,才將妙玉請進了大觀園櫳翠庵。
七月二十一的這日上午。
十八歲的妙玉,正坐在櫳翠庵裡的一個蒲團上打坐,雖穿著一身道袍,長得卻很漂亮,容貌比起秦可卿、李飛雪雖差了一籌,卻不輸於林黛玉、薛寶釵,因為她是帶髮修行,不是光頭,留著一頭綰起的長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