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平叛江南的收穫(第1/2頁)
章節報錯
穆治及其家卷,在一千多人的護衛下,從杭州城南城門逃離後,雖說現場還有接近二萬的叛軍,杭州城內也還有數千叛軍,但這些叛軍本就軍心不穩,穆治及其家捲逃亡後,這些叛軍自然便無心戀戰了。
下半夜,當賈芸押著穆治返回杭州城的時候,杭州城就已經被秦厚祥、呂衛一起率領的平叛軍隊佔領。到了早晨,叛軍絕大多數就都投降了,只有少數或逃跑或戰死。
有二萬多長安營兵力,還在趕來杭州城的路上,此次賈芸僅僅只帶了一萬騎兵緊急趕到杭州城,就已經協助秦厚祥、呂衛平叛了杭州城,活捉了穆治,也有一部分穆治的家卷被活捉,包括了穆治的娘、三兒子、兩個女兒、親弟弟。
說是協助,事實上此次平叛杭州的頭等功臣依然是賈芸!
是賈芸率領一萬騎兵緊急趕到,是賈芸利用穆熾和孫士信的首級進行了威懾,是賈芸動用了勸降書的法子,也是賈芸預料到穆治可能從東城門或南城門逃亡,還是賈芸派的五千長安營騎兵截殺了穆治,穆治又是曹武親手捉拿……
料事如神,用兵如神!
除了方德功,秦厚祥、呂衛對賈芸都有了類似的讚賞。
這天早晨,賈芸派人快馬加鞭去通知正在趕來杭州城的二萬多長安營大軍,讓這股大軍不用來杭州城了,直接去鎮江城。
……
……
此次賈芸率領一萬騎兵來到杭州城,犧牲了一千多名騎兵,還有上千名騎兵受傷,這犧牲的一千多名騎兵全都在杭州城外就地埋葬。
由於賈芸要求每一名犧牲的長安營官兵都單獨掩埋,並且立下一塊木製的墓碑,墓碑上標明犧牲官兵的姓名等資訊。
於是,一千多名犧牲的長安營官兵,便有了一千多個小小的墳墓,這一千多個小小的墳墓,就構成了一大片嶄新的公墓,這一大片嶄新的公墓則標明瞭是平叛杭州截殺穆治而死的長安營官兵公墓。
戰爭的殘酷性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種便在於,出征的官兵一旦犧牲,除非是品秩高的官員,屍體會被帶走妥善安葬,否則一般都不能落葉歸根,一般都是就地處理,死在哪兒,哪兒便成為這些犧牲官兵人生的最終歸宿。
這也是無奈的事,因為犧牲官兵過多,運輸起來需要消耗很多人力物力,也因為運輸這麼多犧牲官兵容易造成瘟疫。
就地處理犧牲官兵,又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集體掩埋,也就是萬人坑的方式;另一種是每一名犧牲官兵都單獨掩埋,都擁有一個小小的墳墓。
此次賈芸處理平叛杭州中犧牲的長安營官兵,通通採用後一種方式。他希望自己旗下的這些犧牲官兵,即便不能落葉歸根,每人也都能入土為安,都能擁有一個小小的墳墓,都能擁有一個簡單的墓碑。
不僅如此,這些犧牲的長安營官兵,也全都登記在冊,身上的遺物也都被登記在冊,事後遺物會交給他們的家卷,他們的家卷也會得到撫卹,這撫卹之事,賈芸甚是重視。
而此次死去的叛亂官兵,可就沒有這般待遇了,一般都是集體焚燒。
第二天早晨,賈芸率領著方德功、賀何、盧啟、曹武等武將,以及旗下的長安營騎兵,一起來到了杭州城外的長安營官兵公墓。
對著這一大片嶄新的公墓,對著那一千多個小小的墳墓,那一千多個簡單的墓碑,賈芸舉起一罈好酒傾倒在地上,隨即跪了下來……
死者為大,何況是自己旗下犧牲的官兵,賈芸並非在故意裝模作樣,而是發自真心誠意地對這些犧牲官兵進行祭拜。
賈芸跪下的這一舉動,讓現場很多長安營官兵都心生感動,包括了方德功、賀何、盧啟、曹武等武將。
要知道,賈芸不僅是長安節度使,更是六皇子和武郡王,是當今太上皇和皇帝的血脈。這種情況下,他眼下這一跪可就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有一些領軍的將領,不會對旗下犧牲官兵進行跪拜,甚至不會讓旗下犧牲官兵每人都能擁有一個小小的墳墓。
不過,長安營官兵對賈芸的這種舉動已經見怪不怪了。
此前長安營剿滅攻打蘇州城的叛軍時也犧牲了一些官兵,這些官兵也都被賈芸派人就地安葬,同樣每人都能擁有一個小小的墳墓和一個簡單的墓碑。雖說當時賈芸忙著率軍追殺叛軍或忙著率軍趕來杭州支援,沒能等到這些墳墓墓碑建好,但他還是對這些犧牲官兵進行過跪地祭拜。
這種事確實是賈芸發自真心誠意,並非故意裝模作樣。
然而,賈芸重視長安營犧牲官兵的入土為安,親自下跪祭拜,重視事後的遺物交還和家卷撫卹……這種事無形之中讓賈芸“收買”了長安營的人心,加強了他在長安營的威望。
……
……
祭拜完為了平叛杭州截殺穆治而犧牲的一千多名長安營官兵後,賈芸便率領著方德功、賀何、盧啟、曹武等武將,以及此次沒有在杭州犧牲或受傷的長安營騎兵,押著穆治,前往鎮江城,路上跟二萬多長安營大軍匯合。一共三萬多長安營大軍,趕到了鎮江城。
此前賈芸派了狄長平率領一些長安營官兵,押著梅賀、顧之充來到鎮江城,對梅逵勸降,結果沒能成功。
現在,當三萬多長安營大軍來到鎮江城,宛如天兵天將的降臨,頓時將鎮江城圍得水洩不通,更狠的是,此次穆治被押來了!
鎮江城的城門外,本就已經有一座高臺,這座高臺是為梅賀、顧之充準備的。賈芸來了後,當即便安排搭建了第二座高臺,就在第一座高臺的旁邊搭建。這第二座高臺搭建完成後,穆治被綁到了高臺上。
隨即,賈芸依然故技重施,親手寫下了一份勸降書,並且讓人抄寫了五百份,全部透過弓箭射向了鎮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