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初戰大捷(第1/2頁)
章節報錯
翌日凌晨。
天還沒怎麼亮,天空是深藍色的,這種凌晨時分深藍色的天空很美,跟廣袤的田野搭配在一起就更美了。
然而,如此美麗的景色之中,卻要掀起一場殘酷的人間血色。
深藍色的天空之下,廣袤的田野盡頭,是一片不算茂密但佔地面積不小的樹林,就在這片樹林之中,藏著十多名長安營的斥候兵。
這時,有一群叛軍氣勢洶洶地衝進了樹林,宛如一群兇獸,撲向了藏在林中各處的長安營斥候兵。
殺戮頓起!血色頓現!
有斥候兵被大刀砍中,有斥候兵被長矛刺中,也有斥候兵被射中……
一個又一個長安營斥候兵,慘死在了叛軍的手中,饒是如此,還是有斥候兵對著樹林上方深藍色的凌晨天空發射了訊號彈……
砰!砰!砰!
三枚訊號彈相繼在深藍色天空中炸響,意味著有三名斥候兵都將隨身攜帶的訊號彈發射了,也意味著叛軍不能對樹林後方那片廣袤田野中的四萬長安營大軍展開一場突襲了。
廣袤的田野,前方有數千名長安營官兵在把守,這些官兵主要是用來收押前來投降的叛亂官兵的,領軍的武將是副將狄長平。
眼下,狄長平收到了叛軍來襲的訊號,根據賈芸事先定下的戰術安排,狄長平當即讓數千把守官兵朝著田野後方撤退。
這撤退是有講究的,田野中間分明有一條不窄的道路,數千名把守官兵卻沒有從中間撤退,而是繞到田野兩側撤退。
因為田野中間種下了三百多枚絆雷,這是賈芸給叛軍準備的大禮。
數千名把守官兵正在撤退的時候,密密麻麻的身影從樹林中湧出,湧到了田野前方,一共三萬多人,都是叛軍。
本來穆治和梅逵一共派了五萬人組成的叛軍前來攻打蘇州城,有一萬多人或死或傷或逃,目前只剩下了三萬多人。
只有三萬多軍心不穩的叛軍,其中不少還都是臨時徵來的百姓,竟然就敢來大戰四萬長安營大軍?要知道,長安營可是經常在征戰的支援軍,戰鬥力是比京營都要強的。
不得不說,此次叛軍大戰長安營,是一場很大的冒險。
叛軍倒也有倚仗,倚仗是強大的火炮實力。
當年慶太祖之所以彷佛開掛了一般打下慶朝江山,原因之一在於,慶太祖秘密收集了很多火器,多半是從南洋流入的西方火器,以火炮為主。
借鑑這種經驗,穆治也很重視火炮,穆家有著數目驚人的家產,家產中有不小的比例,都被穆治投入到火炮中了。火炮實力強大,這也是穆治此次敢造反的倚仗。
眼下雖只有三萬多叛軍,卻帶著幾百門火炮,其中不少火炮還都威力不弱,子母炮就有一百多門。而據叛軍推測,長安營此次雖來了四萬大軍,攜帶的火炮應該不是很多,畢竟路程遙遠且趕路很快。
事實也確實如此,此次長安營一共只帶了一百多門火炮,其中以攜帶方便威力很大的子母炮為主,有一百門子母炮。
此刻,穆熾、孫士信、梅賀、顧之充一起率領著三萬多叛軍,來到了田野前方。看到數千名長安營把守官兵正在從田野兩側撤退,孫士信感到了奇怪,心想為何要從兩側撤退而不是從中間撤退?
不過,孫士信雖文武雙全,有勇有謀,卻不知道雲光是死於絆雷,不知道長安營最近在抓緊製造這種新奇火器。即便知道,眼下他也未必能推測到田野中間佈下了絆雷陣,因為慶朝一貫很不重視地雷,更是從未在眼下這種大戰中運用過地雷陣這種戰術。
三萬多叛軍朝著田野中間推進,在一些騎兵、弓兵的護衛下,炮兵推著幾百門火炮走在最前面。
與此同時,本來駐紮在田野後方的三萬長安營大軍,已經快速調動了起來。從田野兩側撤退的一萬長安營大軍,已經跟這三萬大軍匯合。一共四萬大軍,快速在田野後方擺開了陣勢。
天空中多了一些日光,田野上多了一些亮光。
叛軍的炮兵推著幾百門火炮,已經接近了田野中間位置。幾百門火炮,分成幾排,每一排都有上百門火炮。這些火炮,只要繼續往前推進一些距離,田野後方的長安營大軍就會進入火炮的攻擊範圍,就可以開炮了。
叛軍中沒有一個武將發現,田野中間正藏著三百多枚絆雷,藏著一個可怕的絆雷陣,藏著賈芸給叛軍準備的這份大禮。因為沒有一個武將能想到這種事,因為這些絆雷都藏得隱蔽,也因為眼下是光線有限的凌晨時分。
田野中間的絆雷陣,佈置則有講究,一共三百多枚絆雷,擺成了四排,前三排,每一排都擺了上百枚,平均每二米就種著一枚。
這時,叛軍推在最前面的上百門火炮,跟長安營佈置在第一排的上百枚絆雷遭遇了。
砰砰砰砰砰砰……
剎那之間,數十枚絆雷被激發。
剎那之間,數十聲爆炸聲響起,宛如加強版的炮竹聲,每一枚絆雷的威力都不小。
剎那之間,叛軍走在最前面的炮兵,就有一百多人被炸死,連慘叫都沒來得及發出,其中甚至包括了一名率領炮兵的參將。武官做到了參將這種品秩已經挺高了,再進一步就是從二品的高官,可憐這位來自杭州營的參將,眼下竟用這樣一種方式悽慘死去,類似於當初被絆雷炸死的雲光和鮑良才。
除了有一百多人被炸死,還有一些人被炸傷,傳出一陣撕心裂肺的慘叫,甚至有一些火炮被炸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