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著朱瑱一臉認真的模樣,孫牧野徹底將心放回了肚子裡。

起碼現在看來,太子殿下的種種反應,應當是是不清楚他從前做的那些腌臢事。

想到這,孫牧野面露為難之色:

“殿下,臣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海州窮啊....”

蕭子澄瞧著孫牧野眼角擠出的兩滴淚,險些笑出聲來。

海州百姓的確很窮,因為臨近東海,海州當地的土壤大多為鹽鹼地。

這貧瘠的土壤用以種糧食,實在是難有收成。

故而在景平皇帝登基之前,海州上下皆以打漁為生。

後來朝廷頒佈了禁海令,原先那些靠海為生的漁民們,生活條件急轉直下。

沒了吃飯的活計,年輕的海洲人大多選擇遠走他鄉。

那些上了年紀,或者不願離開故土的,則大部分委身海州的豪門望族。

人口流矢,加上有孫牧野這麼一個貪官,海州的百姓的確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

可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的,則是那些豪門。

他們大多仗著祖上的功勞,都有一份不小的家產。

手中攥著全海州最為肥美的土地,根本不用為生計發愁。

也正是因為如此,海州的商人放眼大周,也是極為出名的存在。

在茫茫海州商人中,又以鹽商為貴。

加上先帝在位期間,出海之風盛行,海州百姓更是靠海吃海。

雖說手中有土地,卻也是添頭而已,根本不靠種地謀生。

結果一紙禁海令下發,當地百姓對耕種本就不在行,土地又不適合糧食耕種。

在禁海令頒佈的第一年,海州便因為饑荒餓死了十幾萬人。

那些豪族瞧準時機,假惺惺伸出援助之手,大肆收購平民手中的土地、房屋。

可以這麼說,整個海州只有兩種人,貴族和平民。

這也是蕭子澄在求得景平皇帝開海後,選擇親自來這海州關鍵原因。

陳國的事情告訴他,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貴族手中,極有可能掌握著海州九成的金錢。

朱瑱的冷哼打斷了蕭子澄的思緒,他順勢望去。

只見朱瑱滿臉怒容,手中寶劍已然出鞘,銳利的劍鋒正抵在孫牧野的胸口。

“本宮的話你沒有聽明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