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內亂的訊息,在極短時間內傳遍天下列國。

可最令各國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他們眼中已是虛弱的大周,竟正面擊潰了陳國。

雖說戰爭的結束方式,頗具有戲劇性。

可大周軍隊,在西境全滅陳國十六萬東征軍,卻是個不爭的事實。

那些原本已經蠢蠢欲動,想要藉機分上一杯羹的諸國,也因此暫且偃旗息鼓。

山城子蕭子澄的大名,也隨著這場大勝而傳遍列國。

而在蕭子澄在宣威關整理運輸自陳地帶回的財富時,楚王劉戊正於王宮正殿召見大周使節。

而此次出使楚國的正使,恰恰正是趙國公李景隆之子,李烈山。

說起來,李烈山一月便已經抵達了楚國安臨。

而他當時出使楚國的目的,乃是遊說楚王,不起兵響應陳國。

可遺憾的是,當李烈山遞上國書之後,楚王劉戊卻並未召見他。

心中焦急之下,李烈山唯有用隨身所帶金銀賄賂楚廷大臣,希望能夠早日見到楚王。

但遺憾的是,就連素來愛財的公子卓,也都破天荒的將金銀奇珍退了回來。

更糟糕的是,經過多方探查,當時楚國上下皆認為,此乃收復代、齊兩郡的不二良機。

但是李烈山並沒有因此氣餒,他心中清楚此時的大周根本沒有兩線作戰的本錢。

換句話說,就算楚王一直不見他,除非楚國當真興兵攻周,否則他是不會也不能離開的。

因此,他靜靜的等在驛站當中,靜候楚王召見。

沒想到,這一等卻先等到了武關失守的訊息。

這讓本就主戰派佔上風的楚國朝堂,更是直接陷入一邊倒的情形當中。

即便李烈山得知訊息後,險些昏厥過去,卻也只能強忍悲痛,繼續努力賄賂楚臣。

因為他明白,父親為了大周興許已經獻出了生命,他身為國公之後,不能給父親丟臉。

這一等,便足足等了兩個月。

直到今日楚王劉戊派人將他接到宮中,還是在規格最高的正殿內召見。

李烈山在驚疑的同時,心中也是有了一些猜測。

這場戰爭,他大周怕是勝了!

楚王劉戊四十歲左右年紀,面白而無須,給人的感覺便像是縱慾過度所致。

“承蒙大王召見,外臣感激不盡。”

自坐下後,李烈山便開始打量起來,眼前這位聲名在外的楚王。

即便是在大周最為鼎盛的時期,楚國也是大周最為強勁的對手。

而眼前這位楚王,更是號稱百年難得一遇的雄主。

旗峰口一戰,便是由楚國一手謀劃,最終重創大周。

而關於楚王劉戊的傳說,更是數不勝數。

什麼楚王沉迷酒色,好美人,好孌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