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大周立國開始,文武之爭便已經出顯端倪。
最開始的時候,文武雙方還能保持一個微妙的平衡,雖說互相誰也看不上誰。
但雙方整體勢力,還是十分平衡的。
然而旗峰口一戰後,武勳集團元氣大傷,而後武勳集團最大的靠山,先漢王平叛戰死。
這才讓文官集團鑽了控制,逐步的掌握了軍隊升遷任免。
為此他們不惜大力打壓武將,目的就是防止武勳集團再度崛起。
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大周眼下能拿得出手的將領,大多都年事已高。
而青年一代的武將中,又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情況,拔尖者寥寥。
景平皇帝即位之出,國內形勢混亂不堪,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也只要將重心放在文治之上。
可隨著近些年大周國力恢復,景平皇帝想要扶持武將,卻也沒有太多選擇可言。
若是按照蕭子澄的提議,將徹底粉碎文官集團多年來的籌謀。
這等反噬,不可謂不大。
可景平皇帝不打算再拖下去了,一來崇文抑武的弊端已經顯現。
在這個亂世當中,終究還是比誰的拳頭大,誰才能生存到最後。
這也是為什麼,在蕭子澄提出設立天策府的時候,景平皇帝幾乎沒有猶豫便答應下來的原因所在。
......
第二天早朝,當景平皇帝當眾宣佈軍器所獨立時,文官雖說有些騷亂,卻也沒有人站出來反對。
一來這件事情已經木已成舟,就算沒有景平皇帝站臺,在蕭子澄一番折騰之下,軍器所已經被六部孤立。
二來嘛,軍器所今後的研發等費用,皆由陛下的內帑承擔。
這在無形當中,減少了他一大筆國庫開銷,省錢的事情戶部自然是不會站出來反對。
景平皇帝面帶微笑,從御案上拿起一封聖旨,朝李伴伴輕聲說道。
“給他們念念。”
李伴伴聞言雙手接過聖旨,朗聲唸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既今日起,設天策將軍府,朕以天策上將軍名親統之。
天策府下轄總長一人、次長兩人為日常主理,除卻內閣會議外,不參與朝堂事物。
另,立大周皇家軍事學院,今後軍中將官以上官員,皆需入軍事學院學習。
經考核透過後,由天策府據考核成績之優劣,授予軍銜。
欽此。”
哄....
李伴伴讀完聖旨,垂拱殿內瞬間一片譁然。
武勳集團倒是還好,畢竟從前的升遷都是掌握在文官手中。
眼下,這升遷貶斥的權利歸於皇權,對武將來說是一件好事。
可文官們聽完可就不幹了,特別是兵部官員,簡直如同吃了蒼蠅一般難受。
天策將軍府,加上這大周皇家軍事學院,幾乎是將兵部的權柄掏空了。
兵部尚書周崇光雙目赤紅,冷冷的掃過殿內官員,他想要知道這樣絕戶的提議,是誰提出來的。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如此以來恐生禍事啊陛下!!”
楊易行也是眉頭緊鎖,心知景平皇帝此番舉動,是要徹底將兵權從文官手上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