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心中萬分疑惑,但眼下正值宴會期間,就算三皇子別有用心,也不會在此刻顯露。

故而蕭子澄將心中疑惑壓下,緩步走向自己的座位。

見人已經到齊,景平皇帝直接宣佈宴會正式開始。

一道道由山中野味為食材的精緻菜餚,一道道端了上來。

朝臣們暫時放下了黨派鬥爭,一個個吃的不亦樂乎,景平皇帝則是小口抿著將軍淚,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推杯換盞間,不少大臣都喝的有些微醺。

就在這時,趙國公喝的興起,開始當眾舞劍助興。

一眾武將看得是津津有味,時不時還高聲點評一番。

而那些文臣們,則是一臉嫌棄的模樣,武將眼中活躍氣氛的劍舞,在他們看來實在是粗鄙不堪。

刑部尚書鄧錦榮喝了酒,此時也有些上頭,忍不住笑道:

“國公大人,你這劍舞雖然精妙,然殺伐之氣過重,然在放這宴會之上,怕是有些唐突。”

李景隆眉毛一豎,斜斜看了一眼鄧錦榮,怒道:

“尚書大人此言謬矣,老夫出身行伍,若劍法軟趴趴的,可殺不了敵人!你若有本事,你上來舞劍便是。”

“那在下便獻醜了!”

鄧錦榮抽出侍衛腰間寶劍,當眾舞了起來。

眾文臣見此情形,紛紛高聲叫好。

蕭子澄看著在場中舞劍的鄧錦榮,心中頗感意外,看來這位鄧尚書,也並非手無縛雞之力。

若說李景隆舞劍像搏擊教學,鄧錦榮的姿態卻很優美。

眼見兩人越舞越快,景平皇帝不由笑了起來:

“美酒,美食,今天又是冬狩盛典,不若我們鬥詩如何?”

景平皇帝的提議,瞬間得到了眾文臣的支援:

“這個提議好!”

“陛下聖明!我大周雖以武立國,然文治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不同於文臣們的激動,武將這邊則是一個個大眼瞪小眼。

雖然他們中也有如趙國公李景隆這般,能文能武的儒將,但若真要比現場作詩,卻根本不是文官的對手。

景平皇帝提議鬥詩,一來是為了緩和文武間的矛盾,二來也是要借文官之手,挫一挫武將的銳氣。

大周是在馬上取的天下,太祖皇帝開國後,武勳勢力達到了一個頂峰,是文官集團難以壓制的存在。

自太祖皇帝仙逝後,大周曆任皇帝都面臨一個問題。

那便是掌握文武間的平衡,由於武勳勢力太過於強大,歷任皇帝幾乎都透過抬高文官地位,來達到削減武勳的目的。

到了景平皇帝這裡,情況又有所不同。

旗峰口一役,大周精銳十不存一,武勳集團受到空前的重創。

加上後來奪嫡之亂後,由於種種原因使景平這一朝,文官徹底壓制了武將。

一句話來說,朝中能讓景平皇帝完全信任的武將,不過寥寥數人而已。

這也是為何,在蕭子澄嶄露頭角後,景平皇帝如此重視的原因之一。

“陛下文治武功,猶如聖王,臣有一詩,請陛下鑑賞!”

這個時候,一個文臣站了出來,順著景平皇帝的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