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左相府,童貫左思右想,想起徵方臘時跛腳道人的一系列操作,感到前途一片黑暗。

諸葛半山雖然說過「時機未到,明天自見分曉,元帥不必擔心。」之話,也無法令他安心。

童貫去左相府想要的是能助他反敗為勝的錦囊妙計,卻並沒有得到,只是得到了諸葛半山的一句莫測高深的話。

明天就是他出徵的時間了,萬一諸葛半山在敷衍他,並沒有奇蹟出現,此行不但無法立功,反而會丟了性命。

突然,童貫腦中靈光一閃,心裡已經有了計較。

童貫再一次來到皇宮,求見楚徽宗,跪伏在地,山呼萬歲。

見童貫進來,楚徽宗熱情迎了上來,雙手扶起童貫,溫聲道:

「出征在即,朕有許多話想和大元帥說,卻又怕誤了大元帥出征,能再見到大元帥,朕心甚慰。」

童貫恭身說道:

「承蒙陛下厚愛,微臣愧不敢當。

徵遼之事,茲事體大,微臣不敢怠慢,日夜憂思,始終覺得難有周全之策。

為解心中之惑,微臣今日求見左相諸葛先生,卻被左相的啞迷困擾。

歸來途中,微臣腦中靈光一閃,如果能讓左相諸葛先生隨軍出征,憑左相的智慧,徵遼之事,肯定萬無一失。」

聞言,楚徽宗眼睛一亮,心頭大喜。

楚徽宗起用諸葛半山為左相,是因為國庫空虛,為免再發生「方臘起義」之類的事件,也不敢再橫徵暴斂了。

楚徽宗只是想透過諸葛半山的變法充實國庫。

變不變法不重要,只要能快速來錢,楚徽宗絕對堅決支援。

可是,楚徽宗如今不差錢,因為未來城的存在,可謂財源滾滾。

諸葛半山推行變法,是為國為民,想借變法實現富國強兵。

楚徽宗眼裡只有錢,其它的都不重要。

諸葛半山和楚徽宗的目的不一樣,有時難免會產生分歧。

透過未來城得來的徵遼的軍費,楚徽宗剋扣了一部分,各級官員剋扣了一部分,到最後,只剩下三分之一。

諸葛半山聽說此事後,進諫,讓楚徽宗整頓魯肅吏治,任人唯賢,嚴查貪腐。

貪腐是由楚徽宗開始,真要查下去,還不查到他自己?楚徽宗肯定不肯查了。

楚徽宗表面上答應,心裡卻嫌諸葛半山礙事。

因為諸葛半山和許仙是莫逆之交,為免激怒許仙,楚徽宗也不敢明面拒絕,只是藉故推脫。

八賢王聽說此事後,進宮進諫,楚徽宗顧左右而言它,八賢王失望而歸。

而現在,童貫幫楚徽宗找到了合適的理由,不但能調走諸葛半山,還能不落人口實。

楚徽宗心裡雖然非常想讓諸葛半山離開,卻假裝不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