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英寸矽圓晶生產線,光刻機制程450奈米,包括封裝、測試等所有的裝置。”

謝暘說得簡單。

卻讓魏廣林徹底激動了起來:“有了這樣一條生產線,我們很多設計就可以試製,對於整個晶片產業發展都有莫大的好處!”

“所以,我們來找魏院長幫忙。”

謝暘一臉笑容。

不怕對方不激動,就怕對方聽到後沒有反應。

“合作,自然沒有問題的!”

“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晶片設計人員,同樣,也準備以這條線為基礎,測繪彷制,然後再在基礎上研發……”

什麼?

魏廣林跟旁邊的梅榮雲都愣住了。

測繪彷制!

不是他們沒想過,也不是這事情有多麼讓人難以接受。

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跟生產裝置,目的不就是為了消化吸收,然後以這些技術為基礎,開發自己的技術跟裝置,縮短跟國際先進技術的差距麼?

“謝暘同志,你知道這涉及到多少技術領域,需要多少資金麼?”

魏廣林一臉苦笑地看著謝暘。

全國範圍內,最想彷制晶片生產線的就是計研院,無他,沒有晶片生產線,再好的晶片設計,都沒法變成實物,製造不出來。

製造不出來,自然也就不知道設計是否有缺陷。

更不要說設計人員需要在不停的設計改進過程中積累經驗。

現在國內晶片生產線,在十年前採購的時候都已經落後了,也就是生產彩電使用的那種低端晶片,742廠一直忙著生產,根本沒精力去升級晶片生產線。

至於其他的科研院所,一直都在研究。

能做的,都是實驗室狀況下的生產,先不說工藝製程的問題,哪怕是各種裝置,所需要的都不是任何一家公司能搞出來的。

“這需要聚集全世界所有最頂級的製造技術!”

“那又如何呢?一樣一樣地來唄,五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總是要搞才行的。不然脖子隨時都被別人卡著。我們暘宏科技最早是機械加工……”

謝暘無所謂地說道。

他不知道麼?

知道!

同樣也比誰都清楚,如果不搞這個,到頭來,不管發展到什麼程度,最終都不是自己說了算的。

晶片,是未來幾乎所有產業的核心。

“你確定?”

“當然,我們要合作的,也不只是計研院,還有光電研究院等,甚至還有一些大學……”

謝暘點頭。

“謝暘同志,你打算投入多少?”

魏廣林聲音更苦澀。

他認為,謝暘並不知道這個產業需要投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