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這價格太高了,我們第一批訂單就有10萬部BP機,後面還會有更多,如果成本太高,我們無法接受,只能去找別的工廠合作。”

看著馮元慶一臉的不滿,亞歷克斯威脅著。

在他看來,馮氏電子這樣的企業,需要大規模訂單。

主動權是掌握在他們手中的。

“麻煩您去找其他的工廠合作吧。”

馮元慶想都沒想,直接拒絕了。

暘宏科技目前的訂單,他們都做不完。

何況,暘宏科技的訂單,讓他們跟其他零部件供應工廠合作更緊密。而摩托羅拉的訂單,很多零部件,都是從國外供貨。

打交道還麻煩。

甚至影響他們的生產。

沒辦法,他們沒法催促國際供應商。

何況,馮氏電子現在連個翻譯人員都沒有,懂外語,水平高的,很難招聘到。

“馮總,亞歷克斯先生不是那個意思。我們需要工廠生產,如果能連零件一起生產就最好了……我們知道生產的前期投入大,不過你們這價格確實有些高了。零部件我們都是從其他地方調過來,而目前你們需要做的,主要是外殼生產、組裝……”

“難道外殼生產不需要模具?你們時間要求急,就必須調集更多的裝置生產。同時,模具生產方面因為時間緊張,成本肯定更高的!”

馮元慶絲毫不退讓。

每一部135的加工費,看起來是高。

老外的錢,不賺白不賺。

何況,他們也是主要在大陸市場上賺錢,即使運到香江市場上的,出口退稅、退匯也沒有馮氏電子的。

“要不這樣,我們直接以香江公司的名義訂購,以外匯結算……”

甘家寧知道如何打動對方。

果然,聽到說外匯結算,馮元慶的神色就出現了變化。

哪怕外匯最終到不了他們手裡,出口規模大了,外匯管理局也能給他們留一部分,用於採購先進的外國裝置。

先進電子工廠,很多裝置都得從國外採購。

有外匯,引進裝置就沒那麼麻煩。

“我們可以降低10%的價格。”

馮元慶說道。

“不,或許我們可以有更好的辦法,貴方需要什麼裝置我們提供,貴方再以加工償還,馮總,您看如何?”

甘家寧並不接受只是降低10%的價格。

改革開放後,很多企業因為資金不足,就採取補償貿易的方式。

這種方式非常流行。

國外供應商提供生產的關鍵裝置,然後再由獲得裝置的公司提供產品或是零部件,以此償還設裝置款。

這樣的貿易中,裝置價格會高很多。

但是卻能解決企業缺乏資金的難題。

“加工價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