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不由想起一樁舊事。

那時候宋清齋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副將,他們這些人大部分已經在他手下做事,不過職位更低罷了。

宋清齋跟隨主將守城,主將是個剛愎自用的,不肯聽人勸諫。

當時兵臨城下,主將一意孤行,要開城與對方一決高下,結果便是帶出城的五千將士全都做了刀下亡魂。

宋清齋帶人死守孤城。

敵軍斷了他們的糧道,截斷了水源,他們的弓箭用完了,滾木和石塊也都砸淨了,卻還是死守城池。

因為他們那座城一旦失守,不光一城百姓遭殃,敵軍還可長驅直入,直搗我方要塞。

困守月餘,軍中一粒糧食都不剩,戰馬都被宰殺吃淨了,城中百姓更是苦不堪言,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

巨大的飢餓陰影籠罩下,甚至有百姓想要開城投降。

眼看一場暴動在所難免,宋清齋命人放出風去,將百姓們引入一處富商家中,——其實當時但凡有點家底的人家都已經被在飢餓中喪失理智的百姓洗劫一空了。

但在無邊的絕望中,哪怕一丁點火星也會變成希望之火。

同時城外敵軍大亂,城中各處大呼“援軍來了,援軍來了”。

百姓們進入富商家中,發現只有一點點糧食,但援軍到來的訊息還是緩解了他們的焦慮。(那一點點糧食,還是宋清齋手下人無意中挖到了一個老鼠洞得到的。)

而那所謂的援軍乃是宋清齋之前悄悄派出去的人,只有寥寥二十個,但因為是奇襲,又燒了敵方的輜重,的確給對方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宋清齋又帶人衝殺出去,佈置人在周圍的山頭上遍插旌旗,造成大批援軍到來的假象。

終於驅使敵軍後退五十里紮營。

宋清齋繳獲了不少戰利品,其中也包括糧食。

燃眉之急獲解。

那一戰,很多將士不是死於戰場,而是死於飢餓。多日飢餓,連揮舞兵器的力氣都沒有了!

彷彿一個烙印,在眾人心中,永不磨滅。

如今想起當日慘烈,所有人都理解為何宋清齋反應這樣大了,於是認錯的態度越發誠懇。

郭順趁機說道:“我們縣主原本還準備了不少新式的農具,比舊的農具用著更順手,做事也更利索。

“我們還養了不少騾馬耕牛,代替人力,只是因為人手少,所以數量提不上去,若是大將軍王這邊能派人來的話……”

胡烈搶先說道:“多了不敢說,我先派三千人!不夠了你們再說話,還可以加派人手!”

郭順堆起笑來:“目前倒不必了,因為前期我們只整理出來幾百畝地,我們自己也能照管得過來。”

這就是個軟釘子了,我們這麼點人都能墾出幾百畝地,若是你們早派人手,上萬畝幾萬畝都出來了!

胡烈大大咧咧的,卻沒聽出弦外之音,只道:“那你們什麼時候需要人手,只管跟我說!”

其餘眾將便是聽出來了,也只做未聽出,紛紛表態。

郭順心滿意足了,最後說道:“我們縣主說,開荒也不是隨便開的,最好能把這裡的地形圖拿到手,細細規劃一番,切勿亂砍濫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