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由危轉安(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然了,在這場價格戰當中,國內很多企業被殃及池魚,但是優勝劣汰,卻有不少公司堅持了下來,並且跟阿里巴巴合作,線上和線下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銷售業績。
薄利多銷,盈利還是非常可觀的。
而且還打響了自己的品牌,得到了無數使用者的青睞。
至於鷹國企業則損失最大,沒有阿里巴巴的線上和線下推廣資源,再加上價格相對較高,導致銷量銳減。
張俊的主要目的其實是解決自家公司的產品過剩問題,擴大內需,打壓鷹國企業只不過是摟草打兔子。可是即便如此,卻把對方打的半死不活。
無數國外企業進入中國遭遇滑鐵盧。
中國的價格戰,讓他們感到非常恐怖。
研究了一段時間之後,方才明白想要開啟中國市場,就必須在中國建廠,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甘願放棄十三億人口之多的龐大市場!
……
聯合利華公司,國際日化巨頭。
這一次,張俊摟草打兔子,導致聯合利華公司損失慘重。
“張俊一直在跟我們打價格戰,而我們的產品由於價格太高,沒有一絲競爭優勢!”一名副總表情嚴肅,沉聲道,“我們的產品在荷蘭生產,然後運到中國。荷蘭工人的工資是中國工人工資的幾十倍,然後還有關稅,運輸費等等,各位試想一下,我們的商品生產這麼高,如何跟中國的商品競爭?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把工廠搬到中國!我計算過,如果把工廠搬到中國,那麼,產品的成本將大幅度降低,就算是運輸到世界各國,成本也要比我們在荷蘭,在英國等地生產的成本低的多!”
“因此,只要把工廠搬到中國,那麼我們聯合利華今後每年的利潤將大幅度增加!!!”
話音一落,與會之人不由紛紛點頭。
中國人口紅利太大了,見到有利可圖,大家都傾向於把工廠搬到中國。
張俊的公司之所以能夠橫掃全球,一方面是因為技術領先,另一方面也跟中國的人口紅利有關。
此刻,聯合利華已經想開了,他們自己國家的就業問題管他們屁事,公司當務之急是把工廠搬到中國,然後大把大把的賺鈔票~
事實上,經過中國國內多次價格戰的“薰陶”,國外有不少企業已經頓悟了,紛紛決定將工廠搬到中國。
中國“世界工廠”的趨勢漸漸形成。
……
北方熊國,百廢待興,但寡頭的存在以及薄弱的輕工業基礎,讓熊國舉步維艱,發展困難。
張俊的下一步就是將產品賣到熊國,換取礦產資源。
張俊派出的代表團很快就聯絡到了熊國高層,表達了合作的意願。
“你們想怎麼合作?”熊國高官問道。
代表團負責人謝高澹開口道:“我的老闆可以把糧食以及很多輕工業產品賣給貴國,換取貴國的礦產資源,比如石油和天然氣。”
這可真是及時雨啊!
熊國現在別的東西沒有,就是礦產資源比較多。
“這是合作共贏的事情,當然沒有問題。”
謝高澹隨即建議道:“為了方便熊國把石油和天然氣賣出去,我們老闆建議在熊國和中國之間建造一條石油管道和一條天然氣管道,不知閣下意下如何?如果你同意的話,我老闆他會說服中國同意,雙方合作,一起建造這兩條管道。對了,一旦這兩條管道建成,我老闆公司名下的中華能源公司將每年採購上百億美元的石油和天然氣!”
“你確定要採購上百億美元?!!”熊國高官震驚道。
謝高澹點頭道:“確定,可以把這個寫進合同裡,至少10年內,中華能源公司會從熊國每年購買價值上百億美元的石油和天然氣。”
中華能源公司在中國各大城市建立了天然氣獨家供應公司,解決使用者燃氣供應需求。
而且中華能源公司還獲得在國內建立私營加油站的權利。
張俊有信心將中華能源加油站的數量建的比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公司還要多。
一旦加油站的規模上去,中華能源公司肯定還會增加從熊國購買石油的數量。當然了,中華能源公司的石油來源,不止熊國,還在全球範圍內收購石油公司或者油井,比如張俊很早就收購了加拿大的赫斯基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