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盈利模式轟動全球(第1/3頁)
章節報錯
三天之後,icq公司接受了美國線上的投資,獲得了1200萬美元的投資,出讓40%的股份。美國線上是所有公司當中最想收購或投資icq的企業,
只是icq公司目前只接受投資,再加上紅杉資本、摩根斯坦利、美國kpcb等投資公司在一邊虎視眈眈,所以美國線上最後只能選擇投資icq。
為了將其他競爭對手趕跑,美國線上給icq的估值自然是最高的。
美國線上公司實力雄厚,涉足電子商務、入口網站、聊天社群等等,當前是傳奇科技公司在網際網路上最大的競爭對手。
qq聊天軟體的橫空出世,打的美國線上措手不及,聊天社群近乎奔潰。
而icq出現後,美國線上的老闆凱斯欣喜若狂,第一時間想要拿下這家公司。
icq公司在得到美國線上的投資時,達成了一系列的合作,簡而言之,icq已經屬於美國線上的麾下,為美國線上旗下各類產品提供聊天服務。
icq在跟美國線上合作之後,各種推廣資源層出不窮,再加上本身資金充裕,一下就令icq快速起飛。一週時間就新增了100萬使用者,屬實讓人震驚。
傳奇科技公司沒有坐以待斃,迅速退出了極簡版qq,快捷流暢,介面簡潔,功能簡單。
傳奇科技公司的推廣資源自然不是icq和美國線上能夠比的,再加上qq使用者非常多,親朋好友都在使用qq,你不用的話就不能聯絡到他們。以前,一些人或許對qq有所詬病,覺得它太雜了,不喜歡,但是極簡版qq來了,沒道理不喜歡。
不出所料,極簡版qq的下載量瘋狂攀升。
一週內,突破了280萬。
icq與之相反,新增下載量迅速降低,甚至面臨使用者倒戈的危險。
很多人既下載了icq,也在使用qq。
但是,隨著qq使用者的增多,馬太效應之下,icq必定落敗。
……
市場上,icq和qq爭鬥的水火不容。
微軟公司則正在加班加點的開發sn,想要儘早加入其中,分一杯羹。
比爾蓋茨親自坐鎮,自身也加入到軟體開發小組當中。
不難預料,未來的即時通訊軟體之間是廝殺將異常慘烈。
……
此時此刻,東南亞各國有點小激動。
張俊竟然把投資重點放在了他們身上。
一連好幾個月,張俊都在東南亞各國考察投資專案,成為各國的座上賓。
緊接著,張俊拿出了200億美元投資東南亞各國的發電站、自來水、電信以及糧食產業。
由於投資大,專案多,區區200億美元根本不夠,大部分錢還是需要透過向銀行貸款來解決問題。好在東南亞各國銀行對張俊非常有信心,一個主動上門,給張俊放款。
這在幾個月之間,各大銀行的貸款加起來,換成美元的話,差不多有350多億美元!
張俊倒沒有坑東南亞各國,資金到賬之後,各大專案紛紛啟動,提高了各國當地的就業,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東南亞各國看到張俊,無不把他當成財神爺,極受歡迎。
到了1996年10月,張俊這才結束了東南亞之行。
張俊這一番操作,差點把量子基金的索羅斯整不會了,自己可是要準備做空東南亞的,張俊這在搞什麼鬼,但後來看到張俊瘋狂向各國各大銀行借錢,頓時明白了……
高手之間,頗有默契。
索羅斯知道,張俊萬萬不可能去做空東南亞的,但是並不代表張俊不會借這場東南亞經濟危機暗中盈利。
張俊向各大銀行借錢,其實是在跟索羅斯打配合。
張俊借的錢越多,等到索羅斯發起進攻時,東南亞各國就更加難以抵擋,各國貨幣就會大規模的貶值,張俊從而利用匯率,只需花費少量美元就能償還貸款。
索羅斯抽著雪茄,開懷大笑,對張俊這個天才世界首富佩服不已,更是有點惺惺相惜。
自此,索羅斯更有信心了,開始加快行動步伐,暗中聯絡國際遊資,一起狠狠地幹它一票!
張俊這次東南亞之行過後,感慨良多。.
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波斯灣戰爭、日本經濟泡沫破裂、蘇老大解體等影響,美國經濟低迷,美元指數走弱。而此時,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國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一度被稱為“亞洲奇蹟”,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大量中短期外債進入房地產投資領域,房地產泡沫不斷膨脹,經濟泡沫愈發嚴重。
大勢如同江水奔流,不可逆且難以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