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的大火隨著風勢愈發的猛烈,已經有向周圍蔓延的趨勢,正所謂:火趁風威,風助火勢,煙焰障天。

而如此大火基本可以篤定乃是人為所致,絕非普通的走水。

張邈奉劉備將令負責城內治安,當西北火起便第一時間領兵前來察看。

張邈曾經也是一方諸侯, 當年亦參加討董聯盟,如今追隨劉備深受器重,否則亦不會命其負責城內治安。

濮陽城的西北角屬於平民聚集之地,而此次失火的乃是一處廢棄的院落,而從沖天的火勢來看,定然是有人在院中放了大量引火之物。

此時許多百姓被大火驚醒, 紛紛跑出家門拿著木盆端水救火。

張邈察看了一番現場情況, 敏銳的感覺到事情絕不簡單, 當機立斷,一面派人去給劉備報信,一邊領著士兵前去獻帝住所。

此火乃人為,而目的不言而喻,定然是想讓城中混亂起來,從而方便其行事。

至於縱火之人目的為何,張邈一時間還猜測不出,但無非就是搶奪獻帝或者搶奪城池。

濮陽城四門皆是劉備部下把守,只有獻帝處是長水校尉種輯負責。

當初負責獻帝安全的是陳宮,後來董承數次上書,獻帝被煩不過,命劉備將陳宮撤去,從而換成種輯。

張邈當然知道種輯乃董承心腹,而董承與劉備不睦之事,更是在濮陽人盡皆知。

這邊劉備剛到得軍營,便迅速下令全軍集結待命,隨後派簡雍領兵巡視四面城門,雖然還不知具體情況如何, 但劉備戎馬半生, 早已嗅出一絲濃重的陰謀味道。

果然,在劉備安排完不久,便聽到城中獻帝住所方向傳來嘈雜之聲。

劉備聽此目光一凝,以手扶劍,冷哼一聲道:“平時吾尚且可以忍讓,但欲傷吾根基,絕不輕饒!”

話落邁步而出,親兵見此立即牽來戰馬,劉備翻身而上,隨即引大軍穿城而走,直奔城中獻帝住所。

因為劉備只佔據部分兗州,故當時只能將獻帝安置在濮陽,所住之地亦是一座很大的宅院,正因如此,董承三番五次以此為藉口彈劾劉備。

陳宮是第一個來到獻帝住所之人,剛剛到達便見到種輯騎馬立於道路中間,盔明甲亮,手提一杆長槍, 而在其身後則是整個長水營的兵馬。

種輯帳下長水營士兵乃當初獻帝御林軍組建而成,故一切以主管校尉馬首是瞻。

種輯看到陳宮引著些許士兵而來,故意大聲喝問道:“城中失火必為賊人禍亂,汝不前去救火卻引兵來此,莫非此火乃劉備所放不成,汝與劉備欲謀反乎?”

陳宮見種輯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將謀反的罪名安在劉備身上,心中頓時明瞭,故意大聲說道:“剛剛北城傳回訊息,言有百姓親眼所見放火者乃汝營中士兵,故吾前來捉拿,汝橫兵於此,莫非此人乃受汝指使不成?”

種輯被陳宮說得一愣,因為城北大火確實是其派心腹士兵所放,聽到陳宮說得煞有其事,當真以為自己所派士兵被人見到。

種輯強裝鎮定,用槍一指陳宮喊道:“一派胡言,休要在此訛詐,速速退去,否則吾認得汝,手中長槍可不認得!”

陳宮早從種輯慌亂的眼神中得到確認,心中焦急,奈何身後兵少,強攻不得,正在猶豫張邈領兵趕來。

陳宮見到張邈大喜,高聲喊道:“種輯等人謀反,意欲劫持陛下,將軍速速與吾聯手平叛!”話落便命身後士兵進攻。

陳宮相信種輯選擇在此時行動,必然有所依仗,而且董承一直未曾露面,不知何往,故不敢耽擱,決定先發制人,先將種輯擊敗護住獻帝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