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稱帝所帶來的後果,絲毫不亞於黃巾之亂,甚至對於漢室威嚴的衝擊更甚於前者。

壽春,袁術自打稱帝之後心情大好,每每召集文武於偽皇宮中飲宴,聽著百官對自己的吹捧,心中暢快無比。

但好的心情總有被打破的時候, 這日早朝楊弘私出列稟道:“濮陽有信傳回,言漢帝傳旨,命曹操與麴義出兵來犯吾境,劉備亦準備派關羽張飛領兵前來,如今正在籌備糧草。”

袁家底蘊雄厚,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故在濮陽朝堂之上亦有袁術耳目。

前邊獻帝剛剛降旨,後邊便有人暗暗將訊息傳至壽春,四世三公的能量可見一斑。

袁術本就睚眥必報的性格,聽到麴義二字便自動忽略曹操與劉備的名字,痛罵道:“麴義匹夫,前番僥倖勝出,不思偏安一隅,竟再欲興兵,著實可恨!

如今吾大仲剛剛立國,正欲借一場大勝提振威名,朕意已決,便拿麴義祭旗,兵發徐州。”

偽尚書閻象聽完大驚,急忙勸道:“陛下三思,前番下邳一戰傷亡頗大,如今兵員雖補充完整,然缺乏操練難稱精兵,且國內糧草欠缺頗大,不若休養生息數載,待元氣恢復再行出兵不遲!”

袁術聽完大手一揮,不耐煩道:“汝不聞那漢家小兒已經降旨乎?此刻即便朕不發兵, 麴義亦會領兵來犯,既如此,以攻代守,將戰火引於國土之外豈不大善?”

閻象聽完搖頭再勸道:“正因如此更不可妄興刀兵,漢帝傳旨非麴義一人,若陛下出兵徐州,二劉備與曹操自兗州而來,到時壽春空虛,如之奈何耶?”

袁術聽完突然哈哈大笑起來,以手指點閻象笑道:“閻尚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曹操與劉備爭奪兗州,廝殺慘烈,皆恨不得生吞彼此。

如今二人勝負未分,敵對之勢,焉能摒棄前嫌出兵來攻乎?哈哈哈哈……!”

袁術說完再次哈哈大笑起來,全無矜持。

一旁楊弘亦不同意出兵,出聲說道:“啟稟陛下, 剛才閻尚書所言不無道理, 今國庫空虛,糧草不豐,實不宜再興征伐!”

袁術見楊弘亦出言相勸,心中微怒,暗怪其好不曉事,面色不悅道:“諸位皆國之股肱,充盈國庫賣卿等本分,何以此為藉口耶?

淮南富庶,物華天寶,焉能守寶地而潦倒,豈不惹天下恥笑乎?

朕意已決,諸位莫勸,輜重糧草之事必須儘快解決,否則但吾出兵,休怪國法無情!”

眾人見袁術發怒,盡皆住聲,未敢再勸,齊聲應諾。

先前袁術發動下邳之戰,十萬大軍消耗糧草無數,未等恢復便建國稱帝大興土木,加之袁術稱帝后驕奢淫逸,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早已將錢糧消耗殆盡。

但正所謂君無戲言,既然袁術下令籌措糧草軍餉,閻象等人只能照辦,而籌集的物件便是轄下的大戶與百姓,手段自然是橫徵暴斂,巧取豪奪。

一時間,淮南地區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更有被逼無奈者,家破人亡。

袁術在淮南等地的異動,很快便被麴義派出的細作獲悉,不敢耽擱,急忙將訊息傳回北海。

麴義看著細作傳回的訊息,對郭嘉等人說道:“天欲令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今袁術在江淮等地橫徵暴斂,惹得天怒人怨,民心盡失,待來日吾大軍一到,必可一戰而敗之!”

郭嘉笑道:“觀其如今行事,必欲主動出兵,而所選擇者,定為徐州,若袁術按兵不動,據城而守,吾軍欲勝之還需一番手腳,若其領兵來犯,必敗無疑!”

麴義對於郭嘉的信任近乎於盲目,故聽其如此篤定袁術必敗,心中大喜,笑道:“有奉孝此言,吾心甚安!”

說完轉頭對一旁崔林問道:“吾軍糧草籌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