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面無表情的返回班列,卻感覺自己的胸口有些發堵,大殿的屋頂也似乎有些微微晃動。

今天的早朝太過詭異,劉備貴為皇叔又有仁德之名,但面對董承每天雷打不動的彈劾,卻極少有人替其出頭反駁。

而麴義只為一介西涼武夫,身份更是尷尬, 若非近年來實力猛增又得鄭玄贈字,滿朝文武絕不會有人將其放在眼中。

但就是這樣一個西涼武夫,粗鄙之人,今天卻得到如此多大臣的一致推崇,大有獻帝不封其為徵東將軍誓不罷休的架勢。

有那麼一瞬間,董承甚至產生一絲錯覺,錯以為眾臣擁躉的物件不是麴義,而是公認實力最強的諸侯袁紹。

獻帝此刻的心情卻與失落的董承正好相反。

獻帝其實很喜歡董承這個國舅, 對其也很是信任, 畢竟在之前最黑暗的時刻,其一直不離不棄追隨左右,並處處給予維護。

但現在獻帝更喜歡看董承吃癟的樣子。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因為劉備之事,獻帝沒少受董承折磨,心中煩悶,不想今日早朝只不過一個普通的任命,卻能帶來如此效果,當真大大出乎獻帝的意料。

其實不僅出乎獻帝的意料,可以說出乎了堂上大部分人的意料,這其中便包括昨天已經提前知道訊息的劉備。

雖然劉備知道孫乾先後拜訪過孔融和馬日磾,亦知道孔融曾單獨出門訪友,可即便如此,今天的陣勢依然讓劉備大為震驚。

如此多的大臣替麴義說話,這其中雖然有孔融遊說的功勞,但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一件事, 那便是這些人如今對麴義並不反感。

這是一種態度的轉變, 從心裡上的認可。

原本中原士人並不待見西涼武人, 多有輕視,好比當年董卓獨霸朝堂,權勢滔天,滿朝官員不敢武逆其意,但在私下卻對其極為不屑,甚為鄙視。

可如今麴義的情況與董卓,乃至李傕郭汜都不一樣。

這讓劉備的心裡隱隱感覺到一種不安,甚至有了一種非常強的緊迫感。

獻帝看著下方眾臣,神情愉悅,朗聲說道:“傳旨,鎮東將軍麴義,平叛有功,加封徵東將軍,賜爵楚侯!”

金口玉言,雖然漢室威嚴大不如前,但此時獻帝的話依然份量十足。

下方一眾大臣,如孔融劉備等人自不必說,滿心歡喜。

而即便心有不甘的董承等人, 聽到獻帝親口冊封, 亦不敢多言, 木已成舟,多說無益。

待獻帝說完,眾人異口同聲,大聲回道:“陛下聖明!”

聖不聖明獻帝到無所謂,主要是今天的早朝開得痛快。

朝議結束,眾大臣三三兩兩走出大殿,不時低聲交談,臉上表情各不相同。

董承臉色不是太好,並未與眾人多聊,疾匆匆向外走去,太尉楊彪看著董承離去的背影,微微搖頭。

董承陰沉著臉回到家中便直奔書房,僕人見此皆小心翼翼,唯恐稍有不慎將其忤怒,不是耍處。

一時間整個董府似乎都變得安靜起來,聽不見半點聲音。

董承到得書房將房門關好,隨後取出筆墨快速書寫起來,刷刷刷,毫不停頓,一氣呵成。

片刻,董承放下筆而後將信拿起仔細審視一遍,見無差錯將信封了,而後對門外高聲喚道:“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