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義接受成公英的建議,第二日便派出一名機靈的親兵,喬裝打扮去徐州接觸糜竺。

用成公英的話說,買糧與否並無重要,關鍵在於態度,若得糜家認同,今後焉會為糧草發愁乎?

……

北海,孔融最近心情有些壓抑,至於原因皆和麴義有關。

孔融沒想到麴義會從俘虜中挑出六千精壯入軍,使得其兵力迫近萬人,這個數字給孔融的心裡造成極大壓力,要知道整個北海計程車卒加一起,也就這麼多人。

除此之外還有太史慈。

當初孔融許以太史慈北海兵曹掾史,可謂重用,然太史慈以投奔劉繇為由,辭而不受,誰知一轉眼卻改投麴義帳下,這讓孔融的心裡非常不舒服。

怎麼說自己也是孔聖人二十世孫,當世有名的儒士,北海相,難道還比不過一個寄人籬下之人嗎?

孔融跪坐在榻上,越想心中越不是滋味,並非孔融心胸狹隘,實乃人之常情也。

“唉!”孔融重重嘆息一聲,語氣懊悔道:“早知如此,當初哪怕去平原請劉備,也不該答應讓其來投!”說完無奈的搖搖頭。

話音剛落,門外進來一名侍從,手中拿著一封書信,見到孔融恭敬道:“稟府君,門外有人送來書信一封!”

孔融心情不佳,伸手接過書信隨意問道:“可知何人送信?”

“不知,那人將信留下便快速離去!”

“哦……如此怪哉?”說完隨手將信拆開來看,不想未看兩眼,孔融突然喊道:“何以如此,何以如此耶?”

侍從不明所以,低下頭戰戰兢兢,唯恐受到什麼牽連。

孔融將整封信看完,臉上不悅,說道:“去將王脩,左丞祖,彭璆,劉義遜幾人找來,快去!”

侍從不敢怠慢,答應一聲,轉身跑了出去。

孔融又低頭看了一遍信中內容,心中失落,喃喃道:“麴義,又是麴義……!”

不多時,王脩幾人陸續到來,見到孔融坐在主位滿臉愁容,皆心中驚訝,孔融心寬在屬下中極為出名,今日這是?

待人到齊,孔融拿起放在案几上的信,向前一遞,說道:“諸公且先觀之!”

王脩起身將信接過,快速看完,一臉震驚,“這……?”話到一半並沒有繼續往下說,隨即把信傳了下去。

很快幾人陸續將信看完,臉上表情各不相同,誰也沒有說話,只是靜靜的看著孔融。

此時孔融臉上的愁容已經隱去,開口問道:“諸公如何看待此事?”

眾人互相看了看,劉義遜開口說道:“這孫乾乃鄭公門生,竟違背鄭公之意改投麴義,實屬欺師背信之人,府君當一面修書與鄭公,同時再派人去高密當面訓之,叫世人皆鄙視其為人!”

孔融聽完搖搖頭,回道:“如此而為,與吾有何意義乎?更使鄭公為難,絕不可為也!”

主簿王脩看過信便一直在思考,此時開口道:“如今問題之重不在孫乾,而在麴義也!”

眾人聽完皆一臉茫然,不明王脩所說何意,卻只有孔融點頭贊同。

孔融回道:“叔治之言,正合吾意,當初北海有難,不得以而留之,不想此人志向非小,招兵買馬,聚草屯糧,又頗會收買人心,猙獰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