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義部下,在此之前除王雙以外皆稱其為將軍。

不能說稱呼將軍便不忠心,只能說在此之前大家的歸屬感並沒有那麼強烈。

從冀州出走這一年多以來,連麴義自己對於將軍這個稱呼,都早已經習慣。

如今看著下方齊齊施禮,並稱呼自己主公的眾人,心裡除了震撼和感動, 還有一絲絲的不習慣!

麴義緩緩起身,對著眾人說道“諸位請起!”

眾人謝過,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

其實今天改口之事,並不是大家臨時起意,而是昨天晚上便已經商量妥當。

昨夜飲宴結束,崔林在門外攔下眾人, 將此事求問眾人意見, 結果所有人一致同意,因此才會有剛才的一幕。

麴義待眾人落座, 表情嚴肅,語氣真誠道:“義自出走冀州以來,兵不過千,將不過儁乂,子經二人,糧只足三日之需。

後有追兵,前有堵截,天下之大,無半錐之地容身,狼狽至矣!

然幸得文舉公恩借高密,又得諸公不棄,敗田楷,退曹操,方有今日之局面,此皆諸位之功也!

吾私下嘗怨天公不正,使吾受盡坎坷,直至今日, 方才得悟,非天公不正,乃為歷練之!

先賢曾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此為真理,誠不欺吾!

故吾在此立誓,必以此身軀,滿腔血,除奸賊,平禍亂,殺胡虜,滅蠻夷,踏平四方,保境安民!

若有違此誓,天地皆不容,萬民永唾之!”

說罷, 猛然抽出腰間青鋒劍,唰的一劍, 斬斷案几一角!

眾人見此盡皆震撼, 滿眼激動,一齊起身抱拳,異口同聲道:“吾等必誓死追隨主公,必助主公成就大業!”

麴義緩緩收起青鋒劍,心中暗暗給自己點了一個贊!

眾人剛剛落座,麴演邁步而入,抱拳稟道:“啟稟主公,一人自稱潘璋,其言前來投奔主公,如今正在門外等候!”

麴義正在回味自己剛才那番熱血沸騰的話,忽聽到麴演說潘璋來投,以為聽錯,疑問道:“汝剛才言此人喚作何名?”

麴演再次說道:“回主公,此人名叫潘璋!”

聽到麴演確認,麴義雙眼猛的一睜,而後說道:“速速有請!”

麴義沒有想到潘璋居然主動來投奔自己,這可是能讓陳壽列傳的江表十二虎臣,真真正正的一員猛將。

在列傳順序中,僅次於如今同樣在麴義帳下的徐盛,可見其能力之強。

歷史上孫權特別喜歡潘璋,數次升遷,最後官職右將軍,封溧陽侯,即使其晚年時常犯錯,孫權亦不忍責罰。

在麴義心中,三國時期真正有識人之明的,除了劉備便數孫權。

在這一點上,哪怕是諸葛亮亦難比擬。

不一時,魁梧的潘璋在麴演的帶領下走入大堂,模樣依然如在高密時一般,頭髮仍胡亂的被木簪紮在頭上。

還未等潘璋站定,麴義便已起身迎上,到得近前,雙手把住潘璋肩膀,哈哈大笑道:“久聞東郡潘文珪,熊虎之資,豪傑無雙,今日一見,真壯哉之士也!”

潘璋沒想到麴義會對自己如此熱情,更一語道破自己身份,面露驚喜道:“麴將軍亦知世間有潘璋焉?”

說完納頭就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