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義的出身一直被人詬病,再加上其先事韓馥,後投袁紹,如今又自立門戶,這在許多士人的眼裡就是不忠之人。

呂布也是三易其主,但在呂布自己的心裡,那是不得已而為之, 並不是自己的過錯,況且自己乃獻帝親封溫侯,身份自然要比麴義高出太多。

呂布剛想與蕭建細聊一番,畢竟是琅琊相,若能取得其信任,將來徐州有任何風吹草動, 說不定能將其爭取到自己這一邊來。

可就在這時, 忽聽門外唱禮人高聲喊道:“鄭玄鄭公使弟子前來恭賀!“

廳內眾人聽到鄭玄派弟子前來賀喜, 盡皆驚訝,就連呂布亦停下談話,向門外看去。

因為大家都知道鄭玄早已閉門謝客,不問世事,專心著作,哪怕朝廷數次徵召亦拒絕出仕,可見其心之堅定。

可今天卻派人前來恭賀,眾人不由得在心中感嘆,論聲望還得陶府君也!

陶謙聽到鄭玄派弟子前來,心中同樣驚詫,隨即大喜,雖不是鄭公親至,亦不差矣!

這時鄭玄弟子已經走入大廳,眾人齊看過去,卻早有人認出來人身份,口中驚呼道:“卻是郗先生親來,此禮重矣!”

陶謙早已上前,朗聲笑道:“能得鴻豫先生親臨, 真乃喜上加喜也!”

文士同樣笑著回禮道:“學生郗慮, 見過陶府君,見過諸位大人!”

眾人趕忙回禮,口稱“客氣!”

郗慮兗州山陽郡人,雖為白身,但眾人卻不能輕視。

一來其乃鄭玄高徒,此次更代表鄭玄前來賀喜,正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

其二郗慮本身也十分有才學,近年來隨鄭玄學習經文,名聲日隆,隱隱已為名士。

郗慮與眾人施過禮,恭敬的對陶謙說道:“學生此次前來,乃受恩師鄭公所託,一為向府君賀喜,恭祝佳人賢婿,良緣美滿,百年恩和!

二來藉此機會,贈府君賢婿二字, 以為表字!”

說完將手中所持卷軸,雙手捧與陶謙。

而廳中眾人,直到此時方才注意到郗慮手中還拿著一副卷軸。

陶謙笑著接過卷軸, 心中漸漸明悟。

從郗慮剛才的話中陶謙已經明白,其實不僅陶謙明白,在場的大部分人都聽懂了。

可能呂布除外。

鄭玄哪裡是來給陶謙祝賀,分明是藉此機會替麴義漲勢。

否則若真想贈表字與麴義,直接派人送去北海便可,為何要假借陶謙之手,又非要選擇在今天這個日子?

這分明是刻意安排,甚至是早就已經想好了的。

眾人心裡漸漸明悟的同時,卻更加迷惑,這麴義何時攀上了鄭玄這棵高枝?

要知道表字的贈予從來都是父母,家族長輩,或者恩師才可。

顯然麴義和鄭玄並無血親關係,也不可能是同族,那麼就只剩下恩師一項。

鄭玄在今天這個場合,贈表字與麴義,最想表達的含義,應該就是告訴所有人,從今以後,自己視麴義為弟子。

以鄭玄在當今士人中的地位,作為其弟子,以後誰還會嘲笑麴義的出身,誰還會說麴義是邊僻鄙人。

這不是間接罵鄭玄無識人之明,無教人之德嗎?

如果真有人非要這麼說,估計不需要鄭玄自己說什麼,光是那些儒林士人,或者世家子弟的口水就能將其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