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義府邸,一隻喜鵲落在院中樹梢,嘰嘰喳喳,歡快的叫個不停。

麴義回到府中,親寫書信一封遞與管亥,囑咐其事可為則為之,不可為當速回, 諸事小心,自己保重!

管亥稱謝離去。

麴義又命人將成公英和崔林尋來,準備和二人探討一下心中的想法。

之前在大街上,麴義腦海中浮現出許多歷史片段,以及許許多多的名字,比如許褚擒何儀,典韋戰虎痴。

但這些事情麴義沒有辦法明說, 因為解釋不通,所以只能挑一些容易透過預測,或者好解釋的事情來說。

此時只聽麴義說道:“漢室傾頹,與巾賊謀反不無關係,昔張角謀反,牽連數州,猶如蝗蟲過境,民不聊生。

雖過數年,諸多州郡依然有巾賊為禍,侵州佔縣,百姓苦不堪言。

然事有兩極,巾賊亦為大漢子民,其中多有挾裹從賊或想棄暗投明者,不可一概而論。

吾欲擇優而收之,一來可消弱賊眾而壯大吾軍,二來減少百姓困苦,朝廷喜,百姓悅,乃順天之事也, 二位意下如何?”

崔林聽完略一沉吟道:“吾軍中多有昔日黃巾,能征善戰,可謂精銳。

管亥自北海歸降,兢業本分,屢立奇功,有良將之資,可見黃巾亦非皆烏合之眾者。

然畢竟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實難辨別,更兼道路阻隔,音信難通,恐招降不易!”

成公英一直坐在那裡思考,對麴義問道:“將軍忽提起此事,莫非與吾早上之言有關耶?”

麴義點頭回道:“兄長走後,吾與管亥交談一番,其與何儀何曼有舊,可往說之。

吾以命其前去招降,若成功最好, 若不成讓其知曉曹操可能出兵之事, 早作準備,亦可給曹操添些麻煩,何樂而不為也!”

成公英聽完轉頭看向崔林,一臉含笑道:“照此發展,吾二人可歇息矣!”說完與崔林一同撫掌而笑。

三人正其樂融融,門外麴演走入,稟道:“曹將軍,門外一文士求見!”

麴義問道:“來者可通姓名?”

“未曾,其言見過將軍,自然知曉!”

麴義心中好奇,對成公英和崔林說道:“此人卻是有趣!”說罷命麴演將其請來相見。

不一時,一名文士在麴演的帶領下走進大廳,正是在城門處問路之人。

麴義上下打量來人一番,只見此人年約二十七八,面容清瘦,雖風塵僕僕,卻精神奕奕。

文士進得廳中,見麴義坐於主位,當即躬身拜道:“在下河內楊俊,見過麴將軍!”

楊俊?

麴義腦中一片空白,印象中自己並沒有聽過這個名字,轉頭一臉疑惑的看向旁邊的成公英和崔林。

崔林顯然亦不知曉,倒是成公英一臉喜色,出聲問道:“可是弘農楊氏之楊季才乎?”

楊俊見成公英說出自己來歷,轉身回禮道:“正是不才!”

麴義見成公英面有喜色,情知此人應該有些名氣,開口介紹道:“此乃吾軍師成公英!另一位乃主簿崔林,皆吾臂膀也!”

楊俊聽是軍師與主簿,再次重新施禮,拜道:“見過成功軍師,崔主簿!”

幾人相互施禮罷,麴義命座,而後問道:“不知先生所來有何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