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軍大營中的一處偏帳,戲志才和荀攸相對而坐,侃侃而談。

荀攸對劉備並不甚熟悉,因此對荀彧提防劉備之事有些不解,出聲向戲志才問道:“家叔如此提防劉玄德,可為其殺害劉翊劉子相乎?”

荀彧與荀攸為叔侄關係,荀彧為叔,荀攸為侄,然而荀攸的年齡卻足足長了荀彧五歲。

戲志才笑而搖頭,回道:“對,也不對,劉備殺害劉翊,引穎川士人仇視,乃其咎由自取,無關他人。

公達久在宮中,對於劉玄德不甚熟悉,此人有雄心,擅隱忍,表面忠厚淳良,內心深沉堅毅,有梟雄之姿,不僅文若,吾亦對其多有提防,並數勸主公殺之。

然主公惜才,猶喜關羽,情知若殺劉備,則關羽再無投降可能,因而不曾動手,甚為無奈矣!”

荀攸聽完若有所思,點頭回道:“吾近來數與劉玄德接觸,見其語言豁達,禮數甚周,心甚喜之,卻不想其竟有如此雄心,當真人不可貌相。

此人胸懷若谷,禮賢下士,若使其得一州之地為根基,憑其籠絡人心之能,將來必成主公勁敵!”

戲志才嘆息一聲回道:“正因為如此,吾才因不能早謀除之,不甘於心也!”

荀攸剛想回話,侍衛進來稟道:“報二位先生,主公有請!”

戲志才與荀攸聽到曹操相召,不敢耽擱,當即起身,一同向中軍大帳走去。

二人到得曹操大帳先向曹操施禮,曹操笑而回禮,請二人入座,而後說道:“今吾大軍屯郯縣,每日攻城,士卒折損不論,糧草亦消耗甚重,陶謙固守不出,郯縣急切難下,故請各位前來商議,不知可有破城之法乎?”

荀攸聽問開口回道:“郯縣城牆高大,易守難攻,恐不可速勝!”

曹操聽完嘆息一聲,隨後重重一捶案几,怒道:“陶謙匹夫,傷吾老父,至今昏迷不醒,更使舍弟及一眾族人殞命,此仇不共戴天,若不能報之,枉為人子也!”

戲志才開口說道:“主公息怒,今吾軍與陶謙決戰郯縣,時日不短,陶謙口碑尚可,恐有他處援軍前來相助,當謹慎之!”

曹操聽聞不屑道:“能救徐州者,無非麴義孔融二人,然吾已派夏侯淵樂進搶佔莒縣,阻其南下,必不能來,焉有他人相助耶?”

曹操話音剛落,一名士兵急入,大聲稟道:“報主公,南面有大軍殺來,人數約有五千,旗號為九江邊!”

“邊讓?”曹操皺眉說道。

邊讓乃陳留人,博學多才,名望甚重,當初大將軍何進對其十分推崇,數次提拔,蔡邕亦對其十分欽佩。

曹操對於邊讓並不陌生,畢竟此人名氣甚大,聽其領兵前來,心中微怒,說道:“邊讓好不曉事,吾自報父仇與其何干耶?

今領人馬殺來,兵才數千,莫非以為吾大軍皆為稚童否?”

荀攸聽到邊讓名字,亦眉頭微皺,開口說道:“邊讓在士人中名望頗高,尤其兗徐一帶,對其更為推崇,今主公據兗州,與之對敵,當慎之,以免引起世家牴觸!”

戲志才亦點頭贊同道:“公達之言甚善,今主公新得兗州,根基不穩,世家民心皆未歸附,故只需將其擊潰驅逐即刻,切莫傷其本人!”

曹操聽後突然哈哈大笑,對二人說道:“如此淺顯之理,吾豈能不知,相戲爾!”

曹操說完派人尋諸將議事,片刻皆到,遂下令荀攸夏侯惇把守營寨,以防陶謙偷襲,其餘諸將隨自己親引大軍劫殺邊讓。